新版新闻网
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快讯 >> 正文
校园快讯

新时代红色文化服务团队考察我校乐昌办学旧址 参与推进“华南研学”建设

发布时间:2020-08-03 14:20:34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图片:   发稿排行榜 

为积极响应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工作部署,活化红色历史文化资源,2020年8月2日,新时代红色文化服务团队在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蔡立彬教授的带领下前往乐昌,通过考察抗战时期我校和中山大学的办学旧址追溯历史、缅怀先烈、传承革命精神。

上午,在大众教育培训学校陈文霞校长和李娜老师的陪同下,团队一行首先来到乐昌市乐城街道张溪村委会桂花村商谈文化振兴服务工作,团队受到乐昌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华南研学基地专班人员何昆亮老师和乐昌市乐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分勤、党工委委员(组织)周艳君以及桂花村书记兼主任郭炳华、桂花村一组村长杨胜祥、桂花村二组村长杨帮松的热情接待。桂花村是我校在抗战时期的办学旧址,通过何昆亮老师的讲解以及与村干部的座谈中,我们了解到在抗日战火燃起时,学校克服重重困难辗转来此艰难办学的经历。本次座谈有幸邀请到本村90岁高龄的杨亚安老人为我们追忆了当年我校的办学情形。杨亚安老人亲身经历和见证了抗战时期我校在此办学,据他回忆,当年至少有200多名师生在此办学。虽因老人年事已高,很多事情已不能清晰再现,但老人还是深情地、异常清晰地为我们唱了当年的抗战歌曲,老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在座的各位深受感动。

在村干部的引领下我们来到当年女教师们居住的杨亚安老人的旧砖房进行参观。砖房后边的茂密的树林就是当年的校舍旧址,跟随几位干部走进树林,在何昆亮老师的讲解下,我们大致了解到当年校舍的建筑位置以及为了应对战争建造校舍时所考虑到的各种问题,但因年代久远那些简易房子如今也仅剩地基。

61D83

973CE

该办学旧址对于研究我校校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于弘扬革命精神、传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具有现实意义,应加大对学校旧址的保护,挖掘历史资料,凸显其时代价值。在交流中,村干部们也提出拟恢复和保留原有办学旧址,在此亦可修建仲恺的校史展览馆,也可作为我校的一个办学基地,希望我校能够提供人才和各方面的支持,他们将会全力配合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希望我们能够为建设美丽乡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下午,我们前往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武阳司村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旧址进行参观学习。1940年中山大学迁至粤北坪石,法学院迁至武阳司村,在此涌现了一批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学者。王亚南教授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开拓者之一,他翻译了《资本论》、出版了《中国经济原论》、创办了《经济科学》期刊等等。《资本论》的翻译出版,是马克思经济学说在中国传播的重要里程碑,这里也成为了中国传播《资本论》的最早课堂。在抗战期间,中山大学法学院培养了非常多的优秀学子,他们的学术理想在流离中得以坚持,抗日决心在动荡中更加坚定,这也为爱国统一战线的形成孕育了新生力量。

64101

5F6E3

接着,我们又前往中山大学工学院、广同会馆、图书馆旧址等进行参观。在何昆亮老师的讲解中,我们看到了抗战时期为了方便搬运和储藏的书柜,因场馆正在修缮我们未能进入观看。

最后,前往塘口村中山大学天文台遗址进行参观。中山大学是国内第一所设立天文系的大学,在这里老师们为学生开设了量子力学等课程,为我国的天文学事业培养了优秀人才,建国后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我国的天文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在天文学领域的很多方面我们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有赖于当年师生们在抗战时期对学术的追求和教育的重视。

此次参观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广大师生在战争年代艰难困苦的办学、求学经历,这些遗址见证了华南教育的历史,历史应该被今人铭记,革命精神应该被代代相传。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官方微信

上一条:优稀水果服务团队赴河源东源开展示范指导服务和调研 下一条:机电工程学院召开2019-2020学年班风评估汇报会


关闭

粤ICP备05008893号 Copyright ©2008 中国· 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邮编:510225 Tel:+8620-8900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