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新闻网
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仲园思政 >> 理论学习 >> 学习参考资料 >> 正文
学习参考资料

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跨越

发布时间:2010-09-30 11:11:27      作者:广东省教育厅   发稿排行榜 

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高地,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进入新世纪后,广东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建立多层次、学科门类较齐全,以公立教育为主体,多种办学形式互相发展的开放性教育体系,实现了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历史性跨越:

2009年,全省高等教育总规模达194万,位居全国前列,是2000年的近4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7.5%,是2000年的两倍多。

加大投入,探索投资新渠道

我省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高等教育经费。

为扩大高校招生规模,从2004年开始,我省实行学生综合定额加少量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办法。2004-2007年,省财政累计安排28所高校生均综合定额经费98.03亿元。

为缓解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基本条件建设相对不足的矛盾,从2003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基建支出6亿元,全部用于高校贷款贴息,学校向银行贷款120亿元,主要用于广州地区高校新校区建设。2007年8月,省委省政府决定,由省财政筹措资金150亿元一次性清偿省级财政高校贴息贷款,大大缓解了高校贷款压力。2009-2012年,省财政预计安排省属高校基本建设补助资金共10亿元。

加大对高校软件建设的投入。省财政从2004年起,每年安排重点学科建设专项资金1亿元;从2009年起,每年安排高等教育质量水平提升工程专项补助资金5000万元。

有了资金的刚性保障,广东高校的生均校园面积、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和生均图书册数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加快发展,扩大办学规模

我省抓住全国高校扩招的机遇,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基础上,深化体制改革,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有力地促进了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跨越:200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有11.3%;200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3%,从规模上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门槛;2004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0%,基本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

2009年,全省共有普通高校 129所,比2000年增加了77所;在校生总规模194.38万人,比2000年增加143万人,其中,普通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3.41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103万人。

普通本、专科教育规模迅速扩大。2009年全省普通本科院校37所,另有独立学院17所,比2000年增加23所,在校本科生72万人,比2000年增加57万人;全省高职高专院校76所,比2000年增加了55所;高职高专在校生61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46万人。

研究生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2009年,全省在校研究生人数达6.59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5.2万人。

成人高等教育规模稳居全国第一。2009年,全省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在校本、专科生46.34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26.2万人,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现代规程教育发展迅速,普通高等学校和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稳居全国前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77万人次。

学位授权体系建设趋于完善。全省有博士授权单位14个,排全国第5位;硕士授权单位28个,排全国第6位。博士点421个,硕士点1117个,其中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69个,排全国第6位;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39个。2009年博士生、硕士生的招生规模分别达到3182、21270人,分别是1999年的4倍和7倍。

2009年,广东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7.5%,比2000年的11.3%提高16.2个百分点。10年来,全省普通高校为社会培养了300多万高级专门人才,为各行各业培训劳动力逾千万人次,为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深化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近年来,广东高等教育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2001年6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的李长春视察华南理工大学,提出要“把中大、华工的水平逼上去”。4个月后,原中山大学与原中山医科大学强强合并组建的新中山大学横空出世。同时,广东与教育部签署合作协议,从2001年起3年内,双方联合向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分别注资12亿元、4亿元,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大学。新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正式进入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行列。

2004年8月,第一军医大学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整体移交广东省,这也是当时军委移交地方院校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实力最雄厚的高校。此前,华南农业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8所高校也由中央划转我省管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通过大规模的合并与重组,学科结构得到优化,学术水平与办学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我省还建立和完善中央、省、中心城市三级办学体制;建立以省政府统筹为主,有利于促进高等学校内涵发展的办学机制;通过升格、新办和支持法人或社会团体创办等形式,创办大批高等职业学院;通过省内外高等学校间、高等学校与政府间联合办学、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国际合作办学等形式,开创多种合作办学模式。

办学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地级以上市政府举办高等教育的积极性,市属普通高校占全省普通高校数的1/3,实现了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都有1所以上普通高校的目标,高等教育的区域布局趋于合理。

民办高等教育则为高等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2000年,全省民办普通高等学校仅有6所,在校生11361人;2009年,已增至47所(含独立学院17所),在校生37.19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30多倍。

内涵发展,提升办学水平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广东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质量提升工程就揭开了序幕。南粤人敢为人先的开创精神,让广东成为全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支新崛起的力量。

1995年,广东提出“211工程”“中央立项,地方资助”的省部共建模式,支持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等4校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并参照国家“211工程”的建设模式,支持中山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汕头大学实施省级“211工程”项目建设,开创了广东省“211工程”一期建设4所国家序列高校加4所省序列高校的格局。2001年,广东与教育部签订重点共建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的协议,两所学校同样以省部共建的方式进入“985工程”建设行列。

十多年间,省委省政府仅财政投入“211工程”和“985工程”就达46亿元,其中投入两期“985工程”21亿元,投入三期“211工程”25亿元。

2000年以来,广东继续组织实施高等创新强校工程,在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与改造、现代教育技术、名牌专业、电子图书馆等方面加强建设,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2007年1月,我省开始实施“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开展10大类项目计划,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包括特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优化计划,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计划,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计划,科研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高水平队伍建设计划,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计划,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计划,师范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质量保障与服务支撑体系建设计划等,涵盖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高职高专教育。截至2010年6月,我省高校国家、省、学校三级“质量工程”累计投入建设经费22.23亿元,其中,国家投入9356万元,省财政投入11.02亿元,学校投入10.27亿元。

高等学校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专任教师数量逐年递增,学历水平明显提高,职称结构渐趋合理。2000到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从2.04万人增加到7.39万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从7924人增加到2.7万人。2009年我省高校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6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8人,省级“珠江特聘教授35人。

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意识明显增强,有效提高了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007-2009年实施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后的三年里,广东省年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3篇,比之前提高了2个百分点

目前,全省有“985工程”高校2所,国家“211工程”高校4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5所;国家级特色专业点122个、精品课程249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6个、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496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8个、教学团队29个、教学名师25名、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3门;获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0项。已建设省级名牌专业(特色专业)157个、精品课程565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23个、大学生自主创新实验项目3000项;评选表彰省级教学名师142名。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官方微信

上一条:为什么要制定颁布教育规划纲要? 下一条:从“学习悖论”谈起


关闭

粤ICP备05008893号 Copyright ©2008 中国· 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邮编:510225 Tel:+8620-8900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