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新闻网
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旧版新闻网 >> 仲恺文化 >> 仲恺精神 >> 正文
仲恺精神

学习廖仲恺的爱国主义精神

发布时间:2010-10-12 16:11:48      作者:秦兴洪   发稿排行榜 

今年4月23日是廖仲恺诞辰115周年纪念日,廖仲恺从1903年追随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参与了清末的反清革命、民国初年的讨袁运动、护法运动和国民革命,1925年8月20日,遭国民党右派分子杀害。他不愧是一位优秀的革命家,他投身革命,忧国忧民,苦斗不屈,爱国主义成为他的伟大精神支柱。其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旗帜鲜明第地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廖仲恺在“五四”运动后懂得了救国必须首先要反帝。他公开提出反帝乃是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并站在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前列,积极支持并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收回关余的斗争,参加了镇压商团和杨希闵、刘震寰的叛乱,以及第一次东北讨伐陈炯明的战斗;他积极支持上海“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为罢工工人解决食宿,亲自担任罢工委员会的顾问,多次到工人中发表演说,大声疾呼:“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民革命运动,对内要打倒官僚军阀及一切发动力量,对外要抵抗帝国主义者的重重压迫”。他表示“生为帝国主义之敌,死为抗帝国主义而死。民族之光,虽死尤荣“。廖中恺不愧为英勇反帝救国的伟大爱国者。

第二,忠实奉行国民党“一大”宣言,坚决执行和捍卫孙中山手订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廖仲恺是位忠实联共救国的爱国者。他以民族大义为重,与中国共产党人亲密合作,共同奋斗救中国。“想要打倒帝国主义,非与共产党亲善不可”。他主张改组国民党。在改组国民党的整个过程中,廖仲恺担任了主要的角色,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国民党“一大”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国共合作,同廖仲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国民党“一大”后,执行大会决议,捍卫大会确立的三大政策,成为一切爱国者的头等重要任务,廖仲恺为此全力以赴,呕心沥血,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尤其是孙中山逝世后,廖仲恺和国民党其他左派人士的共同努力,一再挫败国民党右派的反共你逆流。正因为廖仲恺坚定不移地维护国民党“一大”宣言,执行和捍卫孙中山手订的三大政策,所以成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势力的眼中钉,他们对廖仲恺进行诬蔑、恐吓。然而廖仲恺只是“付之一笑”表示:“余无负于国,无负于党,个人更不营私,不牟利,要暗杀便暗杀,余复何恤”。廖仲恺忠实于国民党“一大”宣言,坚定不移地联共救国,其旗帜之鲜明,态度之坚决,斗争之英勇,足令后人景仰和学习。

第三,坚持反帝救国必须依靠工农劳苦大众,维护工农群众的利益。廖仲恺认为“我国农工占人口十分之九”,是反帝救国的“主力军”和“伟大力量”,作为一个革命的政党如果得不到工农的支持,就难以领导革命取得胜利。所以他提出“挽救农工即所以挽救中国”的论断。他特别重视中国的农民问题,认为农民问题解决了,便解决了中国问题的百分之八十,“国民革命之成功与否,全在乎农民之了解革命与否一问题”。因此,他把是否赞成工农革命的问题作为划分革命派与反革命派的标准。国民党“一大”后,廖仲恺在他担任农民、工人部长期间,特别致力于农民和工人运动,他亲自组织鼓励、旗帜鲜明地支持广东沙面工人反对“新警律”斗争、上海的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的广东的农民运动。他把广东的劳工运动看成是国民革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因为廖仲恺依靠工农反帝救国,坚决维护工农利益,从而在工农群众中赢得了很高的威信,成为工农的真实朋友。也正因为这样,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对廖仲恺“衔恨刺骨,要将廖先生打死”。

综上所述,廖仲恺的爱国主义思想集中到一点,即反帝救国,谋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站在反帝救国的前列,不屈不饶,真正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中华民族树立模范”。这种难能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正是我们今天纪念廖仲恺,必须承继和学习的。

从廖仲恺探索救国道路的历程中,可以看出,在近代中国,一切爱国者,只有顺应历史潮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其“欲拯斯民于水火”的救国思想。廖仲恺正是顺应历史潮流,追求真理,忠诚地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成了国民党左派的杰出代表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真挚朋友,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崇敬和怀念。今天,纪念廖仲恺,同样要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顺应历史潮流,自觉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应有的贡献。学习廖仲恺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于我院来说,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更是有着特殊的意义。

(来源:3期校报)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官方微信

上一条:苦斗不屈的伟大革命者 下一条:何香凝响应中共”五一号召”


关闭

粤ICP备05008893号 Copyright ©2008 中国· 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邮编:510225 Tel:+8620-8900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