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已过,甘薯冬种进入倒计时。8月26日至27日,农业与生物学院省级科技特派员董章勇教授与罗梅博士深入化州市丽岗、林尘两镇,围绕项目落地、育苗供肥、绿色防控等关键环节开展新一轮科技帮扶,为当地甘薯产业“秋冬战役”注入科技动能。
在丽岗镇众聚兴种植专业合作社,特派员团队与驻镇帮扶工作队、合作社负责人就联合申报获批的“广东省科技成果入县达镇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专项”进行了深入洽谈。董章勇教授从总体目标、三方职责、经费使用和时间节点等方面作了系统解读,并重点阐释“科技特派员+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随后,团队实地考察了尖岗、丽岗、低坑等村委会的甘薯种植地块,明确了示范片选址,为后续技术落地打下坚实基础。
在林尘镇,特派员团队与家和薯类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深入合作,重点推进无毒种苗培育和连片种植示范。连日降雨导致部分苗床一度受涝,团队及时调运高品质有机肥进行抢救,全力保障苗情恢复,力保280亩甘薯不受雨水影响。同时,新一季“西瓜红”和“丝滑”两个优质品种已完成首批排种,为冬种生产赢得先机。
针对近期高温多雨、病虫害高发的气候特点,团队在两镇同步开展“农资+技术”双到田服务,累计派发高效生物肥、低毒杀虫剂、广谱杀菌剂等农资,可满足500余亩甘薯生产需要。通过现场技术指导,绿色防控措施实现了全覆盖。
从“脱毒种苗+生物菌肥”到“项目化托管+品牌化销售”,仲恺团队已在化州探索形成“品种—菌肥—技术—品牌”全链条服务模式。该项目将通过技术成果的实际应用,推动甘薯绿色种植的成果转化,计划在当地建立100亩绿色种植技术示范基地,并实现化州中北部地区1000亩以上的推广覆盖。与此同时,团队将持续派发自主研发的专利菌株Ta3302木霉菌剂、高效生物有机肥和低毒杀虫剂等农资产品,助力提升甘薯产业绿色发展水平。
下一步,团队将继续跟踪苗情、墒情和病虫情,确保关键措施精准落地,为化州市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撂荒地持续复耕贡献“仲恺智慧”,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化州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