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新闻网
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快讯 >> 正文
校园快讯

仲恺“头雁”导师团队赴阳江开展学员企业回访,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9-15 10:23:42   乡村振兴培训学院   作者:乡村振兴培训学院   图片:   发稿排行榜 

9月12日-13日,乡村振兴培训学院院长、“头雁”导师潘伟明教授,联合“头雁”导师孙国伟教授率队赴阳江开展学员企业回访与产业调研。导师团深入走访广东稻花禾虫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广东壹牛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学员企业,通过实地考察、技术指导、座谈交流等方式,针对禾虫养殖、稻鳖种养、珍珠马蹄种植、白鹅养殖和特色餐饮加工等多个产业领域以及企业发展“问诊把脉”,推动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禾虫产业:科技赋能“软黄金”

禾虫被称为“软黄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食俱佳。在广东稻花禾虫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潘伟明一行参观了禾虫研究院展览馆和阳江禾虫产业园。作为广东省博士工作站依托单位,该企业与华大集团深圳华大云谷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多年生稻+禾虫”研究室,通过基因测序技术优化禾虫种苗品质,可实现年产种苗达20亿尾,能满足约1万亩的供苗需求。潘伟明建议,禾虫产业要进一步强化“科研-种苗-养殖-加工”全链条布局,依托“一院一中心两基地”模式,打造集研发、示范、科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孙国伟提出,不仅要探索“禾虫1+N”池塘立体种养技术,提升土地产出效益,同时要依托研究院开发的禾虫米、生晒禾虫干等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稻鳖共生:生态种养新典范

在阳江市向东农业有限公司的稻鳖种养基地,导师团考察了稻鳖综合种养模式的实际应用情况。基地负责人林协峰详细介绍了“稻田+黄沙鳖”生态养殖技术和经济效益。该基地选址在水源条件好,排灌方便、环境安静的稻田,采用防逃围栏、鳖沟建设、立体种养等技术,探索“稻田养鳖—鳖粪肥田—虫害生物防控”生态循环模式。孙国伟教授结合自身经验,建议引入物联网监测系统,实时调控水质和投饵量,同时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周边农户标准化养殖。

珍珠马蹄:智慧农业赋能产业升级

在广东壹牛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的海陵岛珍珠马蹄现代农业产业园,导师团一行参观了珍珠马蹄种植基地,并观摩了无人机生产作业。珍珠马蹄是阳江市海陵岛独有的特色农产品,该基地珍珠马蹄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基地负责人余振形介绍,该产业园引入AI导航无人机,利用无人机进行精准喷药、施肥等工作,效率提升50倍。潘伟明表示,发展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的方向,数字农业需与品牌建设结合,企业要依托“海陵岛珍珠马蹄”地理标志,开发即食马蹄、马蹄粉、马蹄燕窝等预制菜产品,并利用学院资源拓展销售渠道和加强品牌建设。

四阳春白鹅专利技术驱动产业标准化

在阳春市岗美镇晖腾鹅养殖场,潘伟明一行重点考察了阳春大白鹅保种繁育工作。养殖场负责人吕世崧介绍,阳春白鹅是广东省内唯一的全白羽色鹅种,具有南方肉鹅抗病力强、早期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等优点。养殖场与学校的广东省水禽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合作,成立了产学研基地。在实验室师生的指导和带领下,养殖场从鹅棚建设、鹅舍健康管理、阳春白鹅提纯复壮选育、反季节繁育技术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作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该养殖场与仲恺水禽团队合作开展复壮提纯,目前有1.2万只种鹅,年提供优质鹅苗300万只,鹅苗供不应求,远销到广西、海南、贵州等地。

非遗餐饮:文化IP激活传统产业新动能

在鹤山市“山顶沙河粉”品牌公司总部,公司负责人何芳介绍了山顶沙河粉的发展历程和经营理念。“山顶沙河粉”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介绍,通过“古法石磨+现代速冻锁鲜”技术,该企业坚持“5个100%”标准(纯手工、纯米浆、纯山泉水、纯花生油、无添加),入选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潘伟明表示,山顶沙河粉成功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经营理念相结合,创造了独特的品牌价值,为传统食品企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同时,他建议企业依托“非遗+旅游”模式,开发沙河粉制作体验项目,同时建立稻米种植基地,联农带农,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增收。

深化校企合作,构建乡村振兴长效机制

此次回访活动是学校落实“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计划”的重要举措。未来,学校将持续发挥学科优势,通过技术赋能、模式创新、品牌塑造,助力阳江打造“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格局,为广东乡村振兴提供“仲恺方案”。学院将以此次回访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培训-指导-孵化”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技术解决方案。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官方微信

下一条:学校多个项目获2025年度党建课题立项


关闭

粤ICP备05008893号 Copyright ©2008 中国· 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邮编:510225 Tel:+8620-8900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