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新闻网
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数字校报 >> 正文
数字校报

非竞争性政党制度视角中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对策

发布时间:2011-10-19 10:03:47      作者:体育部党支部 陈丹雄   发稿排行榜 

意大利政治学家乔•萨托利将政党制度分为竞争性与非竞争性两大类。西方学者认为只有至少存在两个竞争性政党的制度称之为“竞争性政党制度”。“中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不存在竞争关系,而是领导与被领导、被监督与监督及协商合作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既是领导党,也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亲密友党和参政党,而不是反对党与在野党。因此,中国的政党制度属于非竞争性政党制度。这为我们从政党竞争这一技术性制度操作层面探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供了新视角。《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指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因此,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努力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那么,如何针对党属于非竞争性执政党的特点和规律来加强自身建设就成为重要课题。

一、政党制度差异对政党自身建设的影响分析

由于非竞争性与竞争性的政党制度不同,导致非竞争性政党与竞争性政党存在自身建设的动力系统、获取及保持执政权方式、丧失执政权结果等显著差异,这直接影响这两类政党自身建设上存在显著区别。

1、自身建设动力上:“非竞争性动力” 与“竞争性动力”之别的影响

非竞争性政党与竞争性政党在自身建设动力上存在“非竞争性动力” 与“竞争性动力”之别,这直接影响了各自动力系统建设和自身建设的重点不同。非竞争性政党自身建设的动力系统是“非竞争性”动力系统,属于“内力驱动型”。非竞争性政党由于没有竞选的外力推动,其自身建设动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非竞争性政党的自觉认知及其行动力。这就要求非竞争性对自身建设要有忧患意识,对自身建设要常抓不懈。而竞争性政党自身建设的动力系统是“竞争性”动力系统,属于“外力推动型”。竞争性政党之所以要进行自身建设,最根本的动力来自于竞选的需要。因此,非竞争性政党的自身建设重点在于“苦练内功”,根据自身对形势和需要的认知而着力加强自身建设。而竞争性政党则重点在于“竞选调试”,不断根据竞选需要和政党竞争需要来加强自身建设。

2、获取执政权方式上:“革命胜利”与“竞选胜利”之异的影响

非竞争性政党与竞争性政党在获取执政权方式上:“革命胜利”与“竞选胜利”之异,这也影响了他们自身建设。一般来说,非竞争性政党通常是通过“革命”推翻了一个不能代表国家和社会前进的政党和政府,同时通过“革命”满足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需求,进而获得“人民认同”来取得执政地位的。“革命胜利”使非竞争性政党夺取政权,完成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华丽转身。这类政党“革命胜利”后,其自身建设要针对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角色转换来加强政党建设。而在多党议会竞争性政党制度下,竞选过程实质上就是竞争性政党争夺执政权的过程。

3、保持执政权方式上:“人民认同”与“选民认同”之分的影响

唐太宗李世民总结隋朝灭亡教训时说:“君,舟也;民,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这个比喻用在政党如何保持执政权也是非常恰当的,人民像水一样,既可以选择认可和拥护某一政党成为执政党,也可以使某一政党丧失执政地位。“政党生存的基础来源于社会需要。只有一定时期内能够满足一个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政党,才能够生存、发展并有所作为。”得到人民认可和拥护是非竞争性政党保持执政合理性、保持执政权的核心。从这一角度来说,非竞争性政党的自身建设重点在于:如何满足人民的需要,以得到人民的认可和拥护。而“在议会竞争性政党体制下,政党竞选的成败,直接关系能否执政,关系到政党各项目标能否实现。”因此,选民的认可和拥护成为竞争性政党获得执政地位和保持执政合法性的标准和追求。

4、丧失执政权结果上:“万劫不复”与“东山再起”之别的影响

非竞争性政党与竞争性政党在丧失执政权结果上,存在“万劫不复”与 “东山再起”的区别。竞争性政党可以在竞选胜利中“多次东山再起”从在野党转变为执政党,也可以在竞选失败中“多次”从执政党转变为在野党。而非竞争性执政党一旦丧失了执政地位则更多的是“万劫不复”,无法重新获得执政地位。苏联和东欧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后结果就是如此。这就凸显了非竞争性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比非竞争性政党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二、政党制度差异影响政党自身建设对非竞争性执政党自身建设的启示

通过上述不同政党制度影响非竞争性政党与竞争性政党自身建设的显著差异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从中获得非竞争性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四点启示:其一,非竞争性政党对自身建设要常抓不懈,使自身保持好建设的强大“内动力”。同时非竞争性执政党由于没有竞选外力推动自身建设,必须要特别重视自身建设中的监督系统建设,以克服执政后的“政治惰性”。其二,非竞争性政党要完成好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角色转换。当非竞争性政党转变为非竞争性执政党后,就要把执政合理性建设摆在自身建设的重要位置。其三,“满足国家发展和人民的需求”应成为非竞争执政党建设的标准和准绳,同时也要成为检验党的自身建设有效性的标准和准绳。这就要求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围绕“如何在执政中提高对满足人民需求”这一核心来加强执政思想和执政能力的建设,着力提高党自身建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其四,非竞争性执政党要把自身建设提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要特别重视党的自身建设。

三、中国共产党作为非竞争性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对策

中国共产党作为非竞争性执政党要从上述“四点启示”中针对党属于非竞争性执政党的特点和规律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一是从“内在审视”角度,重构党的自身建设的动力系统,增强自身建设的能动性;二是从“外在审视”角度,重点从政党与人民关系和政党之间关系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增强自身建设的有效性、领导性及合作性;三是从“时代审视”角度,党的自身建设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的时代针对性。

1、在“内外兼修合力”中增强自身建设的能动性

政党自身建设的动力系统包括自身建设的“内驱力”子系统和“外推力”子系统。政党自身建设必须在“内外兼修合力”中形成强大的自身建设的“内动力”和“外推力”的合力,增强自身建设的能动性,并在强大的自身建设合力中不断自我完善,保持执政地位”。

(1)苦练“自身内功”中增强自身建设的“内动力”

中国共产党应基于自身发展的特点,在苦练“自身内功”中增强自身建设的“内动力”,构建起强大的自身建设内驱力系统。一是深挖历史动力。党要善于继承和弘扬重视自身建设的光荣历史传统,在丰富的党建历史经验获中得强大的自我建设历史动力;二是重视理论动力。党要坚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自身建设,以获得深厚的理论动力。特别是要结合时代发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领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好党的代表性和先进性;三是保持政党本质动力。坚持深入持续开展先进性教育,保持党的“两个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使党能够“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保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色,以保持政党本质动力和执政合理性。四是强化理想动力。党可以通过各种有效教育方式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扎根党员干部心里,以获得源源不断的自身建设的理想动力。

(2)强化“内外监督”中增强自身建设的“推动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长期处于执政地位,容易使一些党员干部滋长居功自傲、贪图享乐、主观主义、官僚主义、以权谋私、脱离群众,甚至是违法乱纪、行贿受贿、贪污腐化等问题。非竞争性政党由于不存在政党竞争这一政党自身建设的“外推力”,这就要求党必须建立强大的监督系统,在强化“内外监督”中增强自身建设的“推力”,构建起强大的自身建设推力系统。 1957年毛泽东解释“长期共存,相互监督”八字方针时说:“大家知道,主要监督共产党的是劳动人民和党员群众。但是有了民主党派,对我们更为有益。”首先,党要加强党内监督系统建设,增强自身建设的自我完善力。一是加强纪委建设力度,使党内保持强大的监督力和完善力;二是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增强党组织内部党员的监督力和完善力;三是坚持党内民主集中制,使党内的合理化建议能够畅通无阻,增强党组织的自我完善力。其次,要加强党外监督系统建设,增强自身建设的外推力。一是坚持健全人大代表制度,增强人民对党和政府的监督力和建设推动力;邓小平指出:“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鹊无声。”二是健全民主党派对执政党监督机制建设,增强民主党派对执政党的监督力和建设推动力;三是加强党外其他监督管道建设,增强其对党自身建设的推动力。重视加强新闻媒体、网络等监督管道建设,形成强大的党自身建设的外推力。

2、在“满足人民需求”中增强自身建设的有效性

得到人民认可和拥护是非竞争性执政党保持执政合理性、保持执政权的核心。因此,中国共产党作为非竞争性执政党要想保持执政合法性和执政权,就必须围绕“满足国家和人民需求”来加强自身建设。党的自身建设是否有效,关键是要看能否满足国家发展和人民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党要围绕“满足国家和人民需求”加强执政思想和执政能力建设。首先,强化“执政为民”思想建设。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为民执政观。其次,强化“科学执政”思想建设。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树立“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科学执政观。再次,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提高《决定》中所要求的“五种能力”。只有这样建设党,才能提高党的自身建设的有效性,使党的执政不仅在正确思想指导下,而且有足够的能力去满足国家发展和人民的需要,从而提高执政成效和保持执政地位。

3、在“整合政党力量”中强化自身建设的领导性与合作性

我国政党制度的政治优势在于既实现广泛的民主参与,集中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认识的智慧,促进执政党和各级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又能实现集中统一,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要求;既能避免党执政缺乏监督,又可避免多党纷争、互相倾轧的政治混乱和社会不安定团结。而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能否得到发挥,关键是党在自身建设中能否加强担当好领导党和合作党的双重角色的意识和能力建设。中国共产党要在“整合政党力量”中强化自身建设的领导性与合作性,使自己能够担当好“领导党和合作党”的双重角色。首先,党要担当好领导党的角色,就应该围绕“满足国家发展和人民的需要”增强自身的政党整合力,整合各民主党派的力量,实现形成政党间的合力。党要着力加强自身政党整合能力的建设,在共同目标的引领下,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及其成员积极投身“共同目标”而奋斗,使各民主党派“党尽其能,人尽其才”。党要在“整合政党力量”中彰显自己的领导性,担当好领导党的角色。其次,党要担当好合作党的角色,党就必须围绕“满足国家发展和人民的需要”,进一步健全与民主党派的协商与合作机制,中共各级党委都要在加强和改善对民主党派领导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和发展同民主党派的合作,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彻底铲除敌对势力培植反对党的土壤,为实现“共同目标”而齐心协力、并肩奋斗。

4、在“与时俱进建设”中强化自身建设的时代针对性

我们党作为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执政党,必须站在世界的高度来教育培育党员干部,在“世界经济”发展的最新形势中与时俱进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就当前形势而言,党不仅要根据《决定》加强党员干部的“五种能力”培养提高,更应针对国内外经济发展的“五大特点”,着力提高增强党员干部的“五种意识和能力”。一是要针对美国次债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危机,导致世界经济中长期发展趋势不明朗的特点。要努力提高党员干部准确把握世界经济中长期发展的复杂趋势,努力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意识和能力;二是要准确把握世界经济结构开始进入调整期的特点,努力提高党员干部培育我国发展新优势的意识和能力;三是要准确把握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进入变革期的特点,努力增强党员干部面向世界的积极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四是要准确把握创新和产业转型已处于孕育期的特点,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创新和产业升级、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的意识和能力;五是要准确把握新兴市场国家力量步入上升期的特点,努力提高党员干部利用好发展机遇期努力发展壮大自己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我们党作为非竞争性执政党,要不断与时俱进地汲取各国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时刻警惕“兴亡周期律”和“政治惰性”作用,采取科学对策努力提高党自身建设的能动性、有效性、领导性、合作性和时代针对性,在党的自身建设上“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官方微信

上一条:精心谋划 科学发展 全面开创学校事业发展新局面 下一条: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视察我校白云校区


关闭

粤ICP备05008893号 Copyright ©2008 中国· 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邮编:510225 Tel:+8620-8900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