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新闻网
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数字校报 >> 正文
数字校报

仲园服务送进“千乡万村”

发布时间:2012-12-17 17:39:20      作者:学生新闻中心 耿蔓一 陈细妹 洪燕玲 王愔   发稿排行榜 

落后乡村的生活环境、科技水平、教育普及率等远低于城市。这些情况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在完成自己学业的同时,用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乡村百姓带来先进的科技文化是责无旁贷的义务。今夏,我校围绕“幸福广东,青春奉献”的活动主题,组织多支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队,开展了农技推广、支教服务、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等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各下乡团体各尽己能,各出妙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展示了我校当代大学生的夺目风采及良好形象。

本次实践包括全校16个院系,共组建了40支社会实践队伍,其中国家级重点实践队1支,省级重点实践队3支,校级重点实践队17支,二级队伍19支,参与师生人数达到3712人。仲园学子们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更为全面的技术、教育支持,为村民们准备了多姿多彩的活动。

“千乡万村”环保“行”

近年来,环保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将环保知识带进农村,提升农民环保理念显得富有时代意义。

今年我校“三下乡”的活动队伍十分重视环保问题,超过半数进行了环保宣传或从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来进行详细的调研工作。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携爱点绿”服务队为例,他们的活动主要围绕“环保”这个主题开展。

服务队的队员们为文丰村的村民们带来了一大批自制的环保袋。在摆摊进行环保宣传时,前来咨询的村民络绎不绝。队员们亲切地和村民交谈,并将环保袋发放到村民的手中,告知他们环保袋的好处。队员们还制作了贴心的环保宣传册,图文并茂地指导村民如何从节约用电、处理生活垃圾等细微处进行农村环保活动。为了让宣传的效果更深入,队员们还举办了一场有关环保知识的猜灯谜游戏。据队员肖奕辉介绍说:“一些生硬的介绍,宣传效果一般达不到我们想要的程度,所以,我们就想出更多有趣的方式来宣传环保,将‘绿’点进农村。事实证明,效果还是不错的,村民和孩子们都挺有兴趣的,他们玩得很高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服务队的队员们还带着自制的环保袋来到学校,和孩子们上了一堂DIY手工课,通过实践将环保的幼芽在种在了小孩子的心田里。

除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外,计算科学、经贸等学院的志愿者们也玲珑巧心,用各自的方式宣传环保知识。如计算科学与工程学院,则通过与村委会协商,在村委会布告栏上设置环保宣传栏,宣传环保知识。并且队员们积极地进行有关环保话剧的表演,和村民们现场互动,加深人们对环保理念及活动内容的理解;经贸学院、管理学院和城建学院的同学们则是变废为宝,将废品设计成衣服,并用T台秀的方式吸引人们的眼光,用精彩表演丰富村民生活的同时也告诉了村民利用得好,“废”物也可变为“宝”的道理。

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

炎热的夏季,处于城市的人们可能吹着冷气,灌着冷饮,而在乡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因为技术、人力资源有限,工作显得尤为艰苦。在今夏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校部分“三下乡”的队伍立足乡村,将技术送下乡。

学生未动,老师先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谢勇副教授给文丰村的村民们举行了一场关于“禽疫病防治”和“经济作物平衡施肥”的讲座,并细心地为村民们答疑解难。园林园艺学院的周俊辉副教授更是亲自下田,查看当地经济作物砂糖橘蝗龙病危害情况,并用专业知识为果农们出谋献策。

老师们用心服务,学生自然不甘落后。机电工程学院的学生发挥自己的专业长处,专门成立家电维修队,分别去往马洞村及钟落潭镇福龙路小广场,为当地的居民免费维修小家电。在活动开始前,机电学院“三下乡”队伍的全体成员均经过了严格的培训,同时接受了专业指导教师的指导,全队做到“不培训,不维修”的准则。在检测、维修过程,队员们积极服从指导教师的安排,运用所用知识判断检测结果和拟定的维修方案,主动向专业指导教师汇报维修方案,在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才能够实际操作、维修,以保证最后的维修质量,真正做到为居民提供便利。

机电学院的同学帮助维修小家电,计科学院的同学则认真地为莲花村赖家香芋合作社建立自己的农产品网站。计算科学学院在获悉韶关市新韶镇当地一个村需要一个网络信息的共享平台来推广他们的农场品后,就集中学院网络精英成立网络组参与到韶关新韶镇青年科技支农实践服务团为当地村提供支持。在前往目的地之前,网络组成员为构建网站建设的基本框架忙碌着。到达村庄后,网络组的同学就马不停蹄地赶往香芋种植地进行实地考察,并对当地的要求进行详细了解,这为网站的制作取得第一手资料。队员们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网络知识技术认真地设计制作网站。网站建设初步成型后,队员们并没有置之不理,而是通过村委的协助,对当地农民网络运用进行了一个网络知识的培训。

在实践活动中,同学们除了“献技”外,也为村民们“出力”。来自环境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的“仲恺文丰村三下乡服务队”的队员们积极得帮农民们收水稻,“虽然汗流浃背,但看着满满的稻谷,心也跟他们一样充满了丰收的喜悦。”环境学院的肖同学如是说道。

以知识浇灌“花朵”

成人是社会的脊梁,孩子则是社会的未来。除了将先进的技术传播给大人外,一支支代表队伍也怀着一颗热忱的心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知识的窗,燃起孩子们内心深处求知的欲望,引领他们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七月,外国语学院组织前往梅州兴宁市永和中学,精心策划妙趣横生的“第二外语类学习课堂”。他们利用专业优势,专设口语、语法、文化等科目,传授给孩子们实用的外语学习技巧,提高学生的口语与日常交流能力。并将学院的特色活动,配音、演讲、口语等比赛因地制宜,融入当地的教学实践,营造了一种轻松的语言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化间的魅力。在准备“新时代广东精神”英语朗诵比赛时,“选手们可是每天一有空就抓着‘老师’询问各种问题,如怎么演讲会更有感情,怎么才能把英语的发音发得更加标准,”外语学院代表队负责人伍同学说道。进行完常规的教学,外语学院在对梅州兴宁市永和镇的调研中了解到:永和镇虽是“教育重镇”,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村中仍有部分青少年由于各种原因而辍学。他们希望能借此为当地农村青少年的教育情况提供一些小小的建议和意见,改善当地的教育状况。

前往梅州县罗浮镇的进行义教的化学化工学院代表队同样给当地的小朋友深刻的影响。义教组苏延欣同学说,教授学生一些关于孝道的故事,家长反映学生们回家后都有帮家里干家务,“比平时都勤快了”。课堂上,教员们通过教唱歌的独特方式教授孩子们英语,美术课上他们带领孩子亲近大自然,画出美丽的乡间景色。在课间活动时间,教员们也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教小朋友们“吹墨水”、折纸、练手语,同时也不忘小朋友的体质锻炼,组织健美操,军体拳活动。一位参加此次三下乡的同学说孩子们做每件事都很用心,有一次练手语为了上台表演,由于人数限制不得不挑选人数,有些选不到的孩子哭了,而他们这些小老师也是心疼得哭了。在后来文艺汇演中,孩子们特意为他们绘画的黑板报,更是让每个义教人员触景生情,感动流泪。参与者和当地的村民和小孩都建立很深的情感,“支教活动,让我认识了一群单纯可爱又活泼的孩子,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收获到的,是很多很难用具体言语表达的情感和感动”。

除了带来爱心课堂,仲园学子们则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套套的课外书籍。“你们经常来,我们就总是有好书看啦!”这是仲恺文丰村三下乡服务队前往平远县差干镇开展实践活动时,村里一名叫谢远兰的小姑娘说的,她总是爱惜地抚摸着这些平时看不到的书籍。文丰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村里唯一的图书室设在村委会办公室的一角,还存在着图书陈旧、更新缓慢、实用书籍缺乏的问题。服务队在文丰村实施“阳光少年”计划,向中小学生捐赠了300多本文学、历史、漫画等课外读物。崭新、丰富的图书,吸引了孩子们清亮的目光。

用心温暖你的心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大量劳动力迁往城市,剩下老人留守空巢,“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一样,日益成为中国社会发展所不可忽略的问题,更为严峻的是,这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数目正在逐渐增加。

尊老是中华的传统美德,我校学子将自己的爱心赋予这些弱者身上。管理学院组织队员去探望拜访孤寡老人与留守儿童。在孤寡老人家中,同学们给他们表演节目,陪孤寡老人聊天来缓解他们的孤独感,同时帮助他们打扫卫生,还细心地询问老人的情况,并为他们精心挑选适合的营养品。化学化工学院的“幸福号”服务团,也为老人们带来来自仲恺的“幸福”。服务团的队员们带着充足的物资走了将近两公里的路到兴宁罗浮镇福利中心慰问老人。他们热情地跟老人聊天,帮老人按按摩、揉揉肩。对于脚走路不方便的的阿伯,队员搀扶着,对于双眼失明的阿婆,队员们牵着阿婆的手充当阿婆的眼睛。此外队员们还为老人表演精心准备的节目来丰富老人的娱乐生活。负责人廖建华说:“看到老人脸上绽放的笑容和最后迈着蹒跚的步履到门口为我们送行时,我知道我们不枉此行,因为亲人不在身旁,他们情感容易孤独,我们的问候可以填补他们精神上的空缺,看到他们过得幸福,我们会感到更幸福。”

园艺园林学院的艺林实践服务队也将服务的重心放在了操劳一生的老人身上。这些老人经历了常年累月的辛劳,他们其中身上带着病痛,队员们则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带去丝丝安慰和点点关怀,用温柔的话语,细心的照顾,崇敬的目光来抚平岁月在他们身体及心灵留下的创伤。

对于关爱老人的活动,参与者陈同学表示:“相信关爱弱者的活动能让大学生学会关爱,学会感恩,同时也能让老人感受到青少年的朝气与社会的温暖,这根接力棒会像同心圆没有终点一样一直传下去。”

当代大学生对于三下乡的热衷,源于渴望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提升自己,用自己所学来帮助农村更好的发展,使农民的生产,生活有些许的提高。对于儿童,他们希望能够赠予偏远地区的孩子们打开智慧的钥匙,愿他们从此开启一个崭新的世界。今夏的三下乡如今已告一段落,但仲园学子的助农之路永远不会停止,我们依然在路上。

情感专线

下乡之行,奉献自己爱心的同时也将爱装满了身后的行囊。文丰情,此生中,长相忆,永不忘……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梁慧芳

在短短5天的时间里,我们走访了100来户人家,为当地村民们送上了环保知识,也自己动手体验了农村生活。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利用我们更加专业的知识为农民们提供科技知识服务,让农民们都走上致富之路!

——农学院陈思平

三下乡使我感受到当地人民的淳朴,也收获了一种帮助别人的快乐。

——计算科学学院徐泽伟

也许我们无法给他们带来一些质的改变,但我们能够带给他们一种希望,特别是对于孩子,这种影响是持续的。

——轻工食品学院蔡鑫

三下乡真的可以为我们的大学生活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很多事情我们只是说跟看,但实践了,你才知道其中的滋味。

——外国语学院陈盼盼

田园的如画风光、村民的热情招待、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成为挥之不去的记忆!在那个肆意的午后,一群大小朋友用一张张堪比骄阳的笑脸拼凑成最美的风景线,青春奉献,散播幸福。

——城市建设学院周爱玲

在与那些落后地区的孩子共同度过的日子中,我们才明白我们的幸福,明白他们需要关爱。我希望这次活动可以给他们带去一些温暖,一些希望,让他们更好地生活。

——信息学院陈展雄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官方微信

上一条:暖光 下一条:用做工程设计的严谨来育人——记仲园第五届“我最喜爱的老师”刘岩


关闭

粤ICP备05008893号 Copyright ©2008 中国· 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邮编:510225 Tel:+8620-8900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