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无息,时光荏苒,当87年的风雨浇灌在这一片沃土之中,当87载的年轮镌刻在这棵生生不息的巨木之上,我们的仲恺,正以她的光辉和荣耀撰写着生命的历程和灿烂的明天,而升本以来的这30载,正是当中最华彩四溢的部分。
30年来,多少学子在踏入仲恺校门的一瞬,被扑面而来的江风吹去了长途跋涉的疲惫,也带走了对未知的恐惧。与外面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截然不同,我们的仲园更多的是一份安静与淳朴:没有喧嚣的人群,没有急促的脚步,也没有闹市的燥热。给学子们最深印象的,是这里庄严肃穆的廖何塑像,是这里绿树荫樾的校道,还有一张张亲切和善的笑脸。
一年一度花开时,春天的仲园更美。校道上有的树抽出了嫩绿的新芽,有的却正赶上了落叶的时候,整个校园薄薄地覆盖上一层金黄的落叶。落叶随风飘落,似蝶盘旋飞舞,处处都是安静宁谧的色调。多少学子曾结伴踏过这一地落叶,清脆的声音伴随着欢声笑语,始终在记忆中挥之不去。
夏天有蝉鸣鸟语,花香环绕。那时的天空始终挂着碧蓝,一排排迷彩服在烈日下迈着正步,唱着军歌,喊着口号。多少学子的大学,就是从这样热烈的氛围开始的。这是个热情洋溢的季节, 记忆中的开学典礼,尽管训话和叮咛已经覆盖上时间的薄纱,但记忆依旧清晰地回放,当时的他们个个盘腿坐着草地上,脸上写满了对大学期望的样子。
时间一晃,秋风便吹落了树上的叶。生活有条不紊地进行,多少学子也渐渐习惯这里的一切。宿舍与教学楼之间匆匆的脚步,下课后饭堂拥挤的人潮,清晨高声早读的草地,图书馆随处可见埋头苦干的同学,一点一滴建立的友谊,课堂上恩师的醍醐灌顶……一切在慢慢变得熟悉,仲恺的每一寸风光,生活中每一个细小的片段,已经潜移默化到他们的脑海中。
闲暇的冬日,学子们可以坐在图书馆里面或者是门前的石凳上,在从树荫投下的细碎阳光映照下静静地学习、看书,不必担心图书馆会因空阔而冷清,因为那里从来就不会冷清,总是围绕着浓厚的学习气息,让人不知不觉就会受到周围的学风感染,久久沉沦在书海之中。
多少学子用四年的时间去领略仲园的春夏秋冬,而这样的更迭已走过30载。30年间,仲园走出了大批基层农业技术干部和学者,也走出了像杨学成、汤文辉、蔡志矿等矢志服务“三农”,到基层一线建功立业的优秀毕业生,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仲园,这是一个充满人文底蕴的地方,一个以冗长岁月来诉说自己魅力的地方。升本30载,四季在变,年月在变,但使命不变。她总是殷殷地送走一届届优秀人才,又切切地迎来了一届届稚嫩的面孔,从不间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我与“升本三十周年”征文优秀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