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校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与广州中山纪念堂联合主办的“中山纪念堂建堂9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的文创设计大赛结果出炉,共有57个文创设计作品进入决赛,其中19个获得奖项。

为深入挖掘中山纪念堂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高广州作为“文化创意之都”的地位,在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的指导下,广州市中山纪念堂管理中心携手我校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以2021年广州文创创新(设计)大赛及中山纪念堂建堂90周年为契机,联合举办“九秩青春璀璨芳华”——广州中山纪念堂文创设计大赛。
本次大赛自开赛以来,引起了广大网民的热情“围观”,6万群众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进行出谋划策,共收到文创作品共118份。经过初评后,共有单品文创作品50份,系列文创作品7份入围决赛。7月24—29日入围决赛作品进行线上投票,投票数达2万。

(主持人张曼莉与嘉宾主持邹义荣)
7月30日上午,由专家评委和行业评委、大众评委对入围决赛作品进行现场评审。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党委书记邓慧琳、副院长曹武和视觉传达设计系系主任熊强作为校方评委参加评审。经过激烈的角逐,共有19个创文作品获奖,其中文创作品“国潮文创设计”(55号)和文创作品“多功能书签设计”(19号)分别获得系列文创作品和单品文创作品一等奖。其中系列文创一等奖作品“国潮文创设计”提取中山纪念堂孙中山像、华表和主体建筑等景点元素,巧妙地设计出复合式笔记本、旅行箱挂牌和鼠标垫、钥匙扣等产品,将革命历史文化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单品文创一等奖作品“多功能书签”设计以中山纪念堂主体建筑、南门楼和木棉花为书签元素,并贴心地将书签设计出能满足同时分层保存不同尺寸的纸张资料需求的款式,既美观又实用。

(主持人张曼莉与嘉宾主持熊强)
为了让更多市民游客参与和关注本次大赛,并确保评审的公平公正,大赛现场评审全过程通过微信视频号、爱奇艺、今日头条、西瓜视频、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进行线上直播。

(邓慧琳书记宣读了大赛结果)
广州市中山纪念堂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通过举办此次大赛,不仅全面加大了堂校合作共建交流的工作力度,还形成具有中山纪念堂建筑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的创意产品体系,让这座世纪建筑散发新的时代魅力。大赛结束后,参赛作品将以文创展览的形式于10月在中山纪念堂进行展出,以充分展示大赛所取得成果。

(主持人张曼莉与致辞嘉宾广州市中山纪念堂管理中心张燕鹏书记)
—获奖名单 —
系列文创类别
一等奖1名
作品:国潮文创
作品编号:55
作者:蔡佩娟


二等奖1名
作品:广州中山纪念堂套盒
作品编号:53
作者:唐一鸣、戚惠婷、徐婵、詹思琪、谭卡丽
三等奖1名
作品:天下为公·文具套盒
作品编号:52
作者:曾楚婷、曾洁欣、纪琪琪
单品文创类别
一等奖1名
作品:多功能书签
作品编号:19
作者:邓伟简

二等奖2名
作品:纹样魔方
作品编号:26
作者:苏华、陈燕华
作品:国潮景点盲盒
作品编号:1
作者:蔡佩娟
三等奖3名
作品:广州中山纪念堂儿童立体书
作品编号:4
作者:唐一鸣、戚惠婷、徐婵、詹思琪、谭卡丽
作品:“羊棉棉”盲盒
作品编号:2
作者:严沐熙、钟飞辉、朱晓彤、陈思颖
作品:印象中山月历套盒
作品编号:7
作者:黄春梅、杨鸿飞、吴柠、赵琪、黎芷妤
优秀奖10名
l 作品:广州中山纪念堂月历
作品编号:8
作者:唐一鸣、戚惠婷、徐婵、詹思琪、谭卡丽
l 作品:云鹤尺艺书签
作品编号:27
作者:黄春梅
l 作品:立体书
作品编号:5
作者:陈燕华、苏华
l 作品:异形羊城通卡
作品编号:35
作者:陈燕华、苏华
l 作品:广州中山纪念堂立体书
作品编号:6
作者:黄春梅、黎芷妤、赵琪、杨鸿飞
l 作品:IP形象设计—咩秘书
作品编号:50
作者:陈家竣
l 作品:文件袋
作品编号:15
作者:彭玲、谢书凝、钟信睿
l 作品:文玩折扇
作品编号:14
作者:王帆
l 作品:古风团扇
作品编号:12
作者:彭玲、谢书凝、钟信睿
l 作品:木制书签
作品编号:21
作者:彭玲、谢书凝、钟信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