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4月21日,农业与生物学院省级科技特派员团队董章勇教授、罗梅博士带领研究生团队,联合广东农垦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化州市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站等专家,深入化州市林尘镇与丽岗镇,开展农作物种植科技服务,为当地农业提质增效注入科技动能。
精准把脉蒲瓜产业 破解种植难题
在林尘镇“化州市林尘华宝种养家庭农场”蒲瓜种植基地,科技特派员团队在农办主任梁英永、驻镇工作队黄东平、刘广建、叶荣、岑登峰、曾居庆、张坤衍等人的陪同下,与农场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详细了解蒲瓜种植规模、品种选择、销售渠道及种植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难题。针对实际问题,团队提出了科学、可行的建议,尤其是在病虫害防治与产品品质提升方面,为推动当地蒲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

调研甘薯育苗基地 规划产业升级路径
随后,团队一行前往林尘镇“家和薯类种植(化州)农民专业合作社”甘薯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调研。该基地种植甘薯品种十余个,育苗现场一片繁忙,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生产景象。据负责人介绍,今年甘薯种苗销路良好,大量订单发往河南、湖南等地,为当地村民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益。特派员团队充分肯定了合作社在种植技术与经营管理上的成效,并就品种优化、品牌建设及产业链延伸提出建议,推动甘薯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升级。

回访科技帮扶成果 见证绿色转型实效
科技特派员团队还专程回访了化州市丽岗镇“尖果石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实地了解此前科技帮扶成果的落地与转化情况。该合作社去年在甘薯种植过程中,使用本团队提供的无病毒种苗“竹头红”特色品种,并大面积使用富含木霉菌Ta3302菌株的微生物菌肥。该菌株是本团队自主分离获得的新种印楝木霉,具备强抗病性与促生功能,曾在多种作物上展现出良好的生物防治与增产潜力。据合作社负责人介绍,使用该菌肥后,甘薯整体长势健壮,块根发育均匀、糖分提升、耐储性增强;尤其是田间病虫害显著减少,基本未施化学农药,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也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今年甘薯已顺利采收并销往珠三角,反响良好。该成果不仅体现了Ta3302菌株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价值,也标志着科技特派员团队在微生物菌剂研发与应用推广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为推动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实现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

科技引领未来 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乡村振兴,科技先行。学校科技特派员团队将继续秉持“服务三农、扎根基层”的初心使命,围绕Ta3302等优势菌株的功能研究、剂型优化与规模化推广,进一步推动微生物菌剂在甘薯、香蕉、柑橘等特色作物上的广泛应用。未来,团队还将依托学校科研平台,联合地方政府与农业企业,打造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双轮驱动”机制,以更加精准、务实的科技服务为化州及周边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共同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