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的长效帮扶机制,近日,农业与生物学院头雁乡村规划与三产融合导师团队“头雁”导师颜珣研究员率团队赴肇庆市广宁县、高要区和中山市三角镇开展“头雁”学员回访工作,通过现场调研与科技帮扶相结合,为当地农业产业升级提供智慧支持。
4月17日上午,在肇庆市广宁县横山镇大信桃源农场,颜珣与“头雁”学员冯宝成就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进行深度探讨。该农场通过“果-粮-药”复合种植模式构建全产业链体系,实现生态种植、农产品深加工与电商营销的有机融合。针对冯学员重点反映的鹰嘴桃虫害防治技术难题,颜珣提出“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的综合方案,为学员提供技术支撑。

当日下午,团队转赴肇庆市高要区供销优禾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大湾镇马铃薯种植基地,正值基地春季马铃薯采收时期,“头雁”学员皮诗蓉、陈其亮与工人们正在田间赶收,机械化农机翻采、工人分拣装车,分工明确,高效协同。皮学员介绍,今年是第一年带领村民种植马铃薯,采收的部分马铃薯出现患病症状,表皮有褐色龟裂,内部出现空心,重量减轻,较为严重的呈现一块块黑褐色腐烂。颜珣研究员检查患病马铃薯,发现其内部有线虫入侵,初步推测为马铃薯茎线虫,并采样带回实验室进一步分析,后续将针对性制定防治方案。

4月22日,颜珣研究员率团队赴中山市三角镇生鱼养殖基地回访“头雁”学员。在中山市三角镇生鱼产业园科研与品牌建设服务中心,中山市三角镇渔业协会秘书长、“头雁”学员黄卓然重点介绍了生鱼标准化养殖流程及“生鱼之乡”品牌建设成果,通过深挖生鱼饮食文化与历史渊源,突出其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优势及独特的口感。协会通过策划“生鱼美食嘉年华”主题活动,创新开发系列特色菜品,吸引游客沉浸式体验,有效扩大品牌影响力。颜珣导师就渔稻联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后期将进一步针对水稻产量低、病虫害发生较重的问题开展调研及帮扶。

学校始终践行“注重实践、扶助农工”的校训,通过技术下沉与模式创新,助力“头雁”学员在绿色生产、产业融合和联农带农中发挥示范作用。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校地协同机制,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田间地头转化,为乡村振兴培育强劲动能,谱写农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