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新闻网
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十七届六中全会 >> 正文
十七届六中全会

改革不断推进 文化空前繁荣——十七大以来文化建设成就综述(上)

发布时间:2011-10-18 11:02:40      作者:杨雪梅 人民网-《人民日报》   发稿排行榜 

在过去,传统的四时八节,看大戏是主要的节目。如今的国庆长假,可供我们消费的文化产品越来越多——

国庆期间,电影院同时上映的电影达10部之多,既有重大历史题材《辛亥革命》,也有商业片《画壁》,更有5部动画片来凑热闹。在北京,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推出的《窝头会馆》,大腕云集;国家大剧院的话剧《王府井》、中国国家话剧院新剧场的《简爱》也吸引了不少观众。在北京,喜欢京剧的更是可以过足瘾,梅兰芳大剧院推出 “国庆黄金周,好戏连连看”系列京剧演出,既有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大戏,也有寻常百姓家长里短的折子戏……

十七大以来,中国的文化发展处于一个创新发展的重要时期,党和政府对艺术创作和艺术事业更加关心重视,经费投入不断加大,创作环境宽松和谐,尤其是随着文化体制改革进入加速期,我国的文化生产力得到极大的释放,文化产品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涌现出大量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体现民族精气神儿的精品佳作。

舞台艺术空前繁荣

2011年中国歌剧舞剧院推出了大型原创歌剧《红河谷》,它以20世纪初的西藏为时空背景,演绎了汉藏儿女生死相依的爱情故事和并肩抗战的英雄传奇,儿女情、民族情、爱国情通过大气磅礴的音乐制作、细致精美的舞台得到生动的呈现,该剧被选定为前不久刚刚结束的2011年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开幕式演出剧目。

国家话剧院作为文化部直接领导下的国家艺术院团,担负着传播主流文化的重要责任。在弘扬主流价值观的剧目创作上,国家话剧院以“国计民生”为选材视角,提出了“新现实主义年”的全新创作概念。国话于2009年推出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以一位老干部家庭的除夕之夜为背景,通过一位不速之客的到来,引发一家三代人对金钱与信仰、法律与亲情的讨论和抉择,表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人民反腐败的坚强决心,在全国轮回演出后引发热议。

所有在观众中引起巨大反响的作品都是能够真正做到为历史剪影,为时代作传,为人民立言的力作,是弘扬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艺术。当代的艺术形态越来越多样化,但舞台艺术仍然是所有艺术形式中最能充分体现艺术与观众内心情感对应关系的艺术方式,对人们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生活态度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具有导向性、代表性、示范性的重大艺术活动无疑示范性地引导了艺术创作。创作排演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项重大的文化创新工程。整台演出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再现了中华民族在危难中奋进、在拼搏中崛起的伟大历程,成为体现民族特色、富有中国气派、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精品力作。《复兴之路》在人民大会堂演出16场后,又在国家大剧院连续演出84场,观众达20多万人次。同样精彩的还有庆祝建党九十周年《我们的旗帜》文艺晚会。晚会精选各个时期涌现的经典的、经过时间检验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音乐和舞蹈作品,经过重新诠释和演绎,体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与鲜明的艺术特色,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胜利、走向富强的光辉历程。

据统计,全国每年新创作并首演的剧目达上千种,从产量上说,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而且,舞台艺术的整体创作水平得到了提升。

传统艺术重获生机

当前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精品力作不断,得益于党的文艺方针的正确引导、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各级政府对文艺发展的持续重视和不断投入,尤其是曾经濒危的传统艺术得到了政府的有力资助。

2007年至2011年,国家京剧院艺术创作硕果累累,创排新剧目《曙色紫禁城》、《汉苏武》等11台;重点复排剧目《满江红》、《柳荫记》、《杨门女将》、《文姬归汉》、《强项令》等13出,恢复传统剧目40余出。这也和国家的扶持分不开。

2005年11月,文化部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了11个国家重点京剧院团和17个省级重点京剧院团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与财政部制定了《国家重点京剧院团保护和扶持规划》。2006年至2010年,中央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5000万元,11个国家重点京剧院团在剧目生产、人才培养、对外文化交流、京剧进校园四个方面得到了全面扶持。5年来,11个国家重点京剧院团共创作新剧目76台,整理改编传统剧目266台,演出13930余场。从2011年,《规划》进入第二期,国家将每年再投入1000万元对国家重点京剧院团予以扶持。

类似的工程还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它以我国波澜壮阔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主题内容,获得国家财政1亿元的项目资金支持。国家以如此大规模的资金投入支持主题性美术创作,这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还是首次。2009年9月,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顺利完成,并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作品展览,展出作品102件,凝聚了众多艺术家数年的心血和努力,呈现了当前我国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最佳水平。2009年以后,展览先后在深圳、杭州、武汉、香港等多个城市进行巡展,让更多的观众能够分享美术创作工程的丰硕成果。

影视出版成为文化产品主力军

小说《杜拉拉升职记》的第四部,也是最后的大结局终于在国庆前后出版了,这本由一位至今仍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普通作者写的流行小说,发行量突破了500万册,曾连续数十周处于当当网排行榜的第一位,而由此改编的电视剧、电影、话剧都无一例外地获得巨大成功。

这只是中国图书出版的一个小例子。中国已经从上世纪70年代的“书荒”变成了“书海”。十七大以来,我国的出版物品种和数量屡创新高,不断刷新历史最高水平,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古籍整理、精品翻译取得丰硕成果,文化创新和传播能力不断增强。版权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6.4%。2010年,新闻出版业总产出预计达到1.3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文化产业核心层增加值的60%以上,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

2011年恰逢辛亥革命百年,电影《辛亥革命》和电视剧版的《辛亥革命》几乎同时与观众见面。十七大以来,我国的电影产量连年保持在500部以上,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年产电视剧上万部,是世界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电影票房增速连续6年保持30%以上,票房过亿的国产电影达43部,2010年电影票房超过100亿,改变了进口大片主导我国电影市场的格局。

《唐山大地震》、《建国大业》、《集结号》、《十月围城》等电影,不仅弘扬了主流的价值观,而且因为出色的艺术掌控也收获了相当可观的票房,而《潜伏》、《人间正道是沧桑》、《金婚》、《士兵突击》等电视剧不但为我们留存了催人奋进的时代画卷,也塑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银屏新形象。

全国人民同读一本书、同唱一首歌、同看一台戏的文化贫乏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文化体制民族工作者所焕发的生机促进了文化产品的极大繁荣,较好地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提升和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据文化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良好文化交流关系,与145个国家签订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和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一批具有民族特色、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文化品牌正在走向世界。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官方微信

上一条: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十七大以来文化建设成就综述(下) 下一条:陈先达: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指导地位的若干思考


关闭

粤ICP备05008893号 Copyright ©2008 中国· 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邮编:510225 Tel:+8620-8900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