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新闻网
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仲园思政 >> 理论学习 >> 辅导报告 >> 正文
辅导报告

在走进群众服务群众中推进理论大众化

发布时间:2010-11-22 11:32:15      作者:《北京日报》2010年11月01日   发稿排行榜 

刘云山

推进理论大众化,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是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新形势下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紧迫要求。近年来,组织编写“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通俗理论读物,坚持用百姓视角、百姓语言回答百姓关心的问题,在推进理论大众化方面进行了探索,推出一批理论大众化的优秀读物。特别是去年推出的《六个“为什么”》和今年出版的《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学习读本》、《七个“怎么看”》以及各地推出的优秀通俗理论读物,以准确的选题、鲜明的观点、透彻的说理、清新的文风,展示了科学理论的魅力,开创了理论大众化的新风,也为理论宣传普及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现在,党的理论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充分发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统一思想、推动实践的巨大作用,迫切需要我们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架起理论与大众之间的桥梁,让理论成为群众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的强大思想武器。总结这几年的工作实践,联系形势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推进理论大众化,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探索把握理论宣传规律,着力贴近群众现实关切,着力回答热点难点问题,着力倡导清新活泼文风,着力创新工作方法手段,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更加深入人心,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一、把握理论导向、坚持正确方向是理论大众化的根本要求,只有旗帜鲜明地宣传科学理论、划清是非界限,才能更好地统一人们思想、增进社会共识。理论揭示规律、明示方向,对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具有强大引领作用。加强理论宣传普及,目的就是用科学理论掌握和动员群众,帮助人们认清前进方向。推进理论大众化,始终有一个方向、导向问题。旗帜鲜明、是非分明,是理论大众化的最本质的要求和特征。一定要坚定主心骨、唱响主旋律,大力宣传阐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亮明我们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的主张和观点,引导干部群众坚定理想信念、形成思想共识。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着什么目标前进,是党和国家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贯穿理论大众化的核心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科学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如何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行动指南。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之所以能创造举世瞩目的成就,关键就在于这个理论体系给予了强大的信念力量和指导作用。做好理论大众化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帮助人们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加深对党和国家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发展战略的认识。《六个“为什么”》和《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学习读本》等之所以影响深、反响大、作用好,就在于它们阐明的是关系中国未来走向、发展趋势的问题,是涉及中国经济社会基本制度、基本政策的问题。当前,社会思想十分活跃,各种思潮纷繁复杂。在这样情况下,更要十分鲜明地讲清楚我们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改革开放等重大原则问题上,始终立场坚定、不能含糊,引导人们进一步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坚定性。

推进理论大众化、凝聚思想共识,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努力的过程。要坚持不懈地推进理论武装工作,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帮助人们掌握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基本内容、基本精神,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筑牢思想防线、抵制错误思想影响。要讲究方式方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摆事实、讲道理,理直气壮地表明立场。要因势利导、有效引导,善于与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重大决策相结合,把好时机、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宣传普及,更好地把人们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上来。

二、直面问题、聚焦热点是理论大众化的基本前提,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使理论赢得人心、走进群众。理论始于问题、又阐明问题,它的价值和作用就在于科学地回应人们提出的问题。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是理论创新永不枯竭的源泉。推进理论大众化,必须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正视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找准科学理论与人民群众的结合点,切实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问题。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回答时代提出的课题,解答人民大众的思想困惑,是理论工作永远不变的法则。现在,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正经历空前深刻的社会变革,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能否直面现实问题和社会热点、帮助人们解疑释惑,考验着理论工作者的智慧和勇气。一定要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不回避矛盾,深入推进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更好地回答人们关心的重大问题。当前,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实践新要求,在继续回答好“六个为什么”、“四个重大界限”、“七个怎么看”的同时,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等重大问题作出有说服力的阐释。

从群众根本利益出发,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理论需求,是理论工作者的崇高使命,是理论大众化的根本要求。《七个“怎么看”》中谈到的关于发展不平衡、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房价过高、分配不公和腐败现象等社会热点问题,都是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社情民意的基础上梳理和提炼出来的,都是紧贴社会现实、群众十分关切的,自然也就引起了社会的共鸣。这说明,只有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才能引起共鸣、打动人心。要始终坚持群众立场,增进同群众的感情,把以人为本的要求切实贯穿到理论宣传普及之中,人民群众关心什么我们就着力回答什么,社会关注什么我们就集中阐述什么,在服务群众、满足群众中更好地实现理论的价值。

三、既讲“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是理论大众化的重要任务,只有在分析问题的同时指明解决问题的方向,才能不断增强信心、凝聚力量。通常来说,对一个问题,人们不仅关心它是什么、为什么,也关心如何对待、如何解决,特别是与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更是如此。理论宣传回应人们的关切,不仅要致力于回答“怎么看”,还要着力说明“怎么办”,既“解扣子”又“指路子”。

理论大众化是引导人们不断探寻解决问题之道的过程。理论宣传要真正深入到群众之中、实践之中,关键是要指明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指明解决问题的方向和前景。如果停留在对问题的阐释说明上,还很难说真正发挥了理论的作用。翻开《六个“为什么”》、《七个“怎么看”》可以看到,每一个问题都包含了“怎么办”的内容,而且占到很重的分量。正因为这样,人们才觉得解渴、管用。指出“怎么办”,实际上是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具体体现,是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指导实践的内在要求。推进理论大众化,一定要着力研究“怎么办”,既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也能够提出办法、指明出路,切实把认识成果转化为行动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党的方针政策是党的理论的具体体现,直接关系人们的生产生活。人们关心“怎么办”,主要是看具体政策的走势、走向。推进理论大众化,应当把政策解读作为一项经常性任务,把政策制定的背景依据讲透彻,把党和政府工作的目标措施、进展成效讲清楚,把群众的利益安排、实惠好处讲明白。这样,人民群众就会多一分信任、多一分信心,党的事业就会多一分共识、多一分力量。当然,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很复杂,解决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我们实事求是,坦诚面对,说明解决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说明各级党委和政府所做的努力和长远考虑,就能够获得群众的理解,形成同心同德战胜各种困难、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四、改进文风、讲“百姓话”是理论大众化的关键所在,只有让群众听得懂听得进,才能增强理论的说服力感染力。理论宣传要贴近群众、掌握群众,必须有良好的文风。理论大众化成效如何,在一定意义上讲,取决于有没有好的文风。文风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文风反映作风、体现党风。如果不良文风盛行,就会使群众对理论宣传敬而远之。推进理论大众化,需要进一步在改进文风上下功夫,让人感到理论可亲可近、可学可用。

语言是传播理论、交流思想的基本载体。理论大众化关键在于与群众有共同语言,善于讲大众话语。《六个“为什么”》、《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学习读本》和《七个“怎么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力求语言通俗化、大众化。无论是对重大思想理论问题的阐述,还是对现实问题的回答,都努力做到通俗易懂。毛泽东同志说过,群众是真正的语言大师。他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文章都不过千余字,感情真挚、说理透彻、言简意赅,是运用群众语言的典范。改进文风,一定要坚持向群众学习,了解群众生活、熟悉群众话语,讲短话、新话,讲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努力使我们的语言生动起来、鲜活起来。当然,在强调通俗化的同时,也要注意防止庸俗化、片面化、简单化。

实践最有说服力,事实是最硬的道理。从实践破题、用实践立论、拿实践论证,是开展理论大众化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改进文风的重要着力点。我们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一部最生动、最鲜活的教科书,是推进理论大众化的丰富资源和有力支撑。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成就来分析问题,结合党和人民攻坚克难的非凡创举来论证问题,揭示成功背后的深层原因,增强党的理论的现实感召力。要善于用客观事实说话,用典型案例说话,用群众的切身感受说话,避免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从口号到口号。只有这样,道理才不会抽象空洞,才更容易增进人们对党的理论的理解和认同。

五、丰富载体、广泛传播是理论大众化的重要途径,只有用好大众传媒、创新方法手段,才能不断扩大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理论大众化过程,实际上是理论不断向人民大众传播,逐步向人民大众贴近的过程。要使科学理论真正走向普通群众,必须积极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适应传播格局的深刻变化,充分运用多种载体手段,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广泛搭建工作平台,不断拓展传播渠道。

当今时代是媒体时代,大众传媒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推进理论大众化,一定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党报党刊权威性强、覆盖面广,都市类报纸直接面向百姓、贴近生活,广播电视形象生动、受众面广,图书出版容量大、品种多,各具特色、各有所长,都是理论大众化的重要阵地。要继续发挥好报刊、广播、电视在理论宣传普及中的重要作用,讲究宣传艺术,创新宣传方式,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办好报纸理论版,丰富体裁内容,多推出读者愿看、爱看的通俗文章。要办好广播电视理论类栏目,探索音视频手段同理论内容的有机结合,努力打造一批有影响的广播电视理论宣传品牌。要高度重视通俗理论读物的出版工作,加强选题策划、加强组织协调,推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图书。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和快速普及,带来了传播方式和媒体格局的革命性变化。应当充分认识互联网在大众化传播方面的特殊功能和巨大潜力,适应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势和网民接受的新特点,善于运用各种网络传播手段,善于运用“网言网语”,加大网上理论宣传力度,努力把互联网打造成为理论大众化的崭新平台。

推进理论大众化,必须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增强整体效能。要认真总结这些年理论宣传普及的经验,广泛开展面对面宣讲、巡回报告、专题辅导等活动,积极推广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有益做法,大力推进理论学习研究与宣传普及的良性互动。要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特别是中青年理论人才,培养一批理论宣传家,对为理论大众化作出突出贡献的理论工作者要给予表彰。要注意加强理论力量的协调,把专家学者同理论宣传工作者结合起来,发挥好各自的优势,努力使问题的研究阐释既深刻透彻又通俗易懂;把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结合起来,加强集中研讨、集体攻关,努力使问题的研究阐释更全面、更准确、更深入;把理论工作者同实际工作者结合起来,多请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的同志参与,发挥他们熟悉方针政策、了解实际情况的优势,努力使问题的研究阐释更有针对性、权威性。

(本文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于2010年10月13日在加强通俗理论读物编写出版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官方微信

上一条:在纪念费孝通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下一条: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


关闭

粤ICP备05008893号 Copyright ©2008 中国· 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邮编:510225 Tel:+8620-8900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