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新闻网
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旧版新闻网 >> 仲恺文化 >> 校史春秋 >> 正文
校史春秋

卖画办学 忠心报国

发布时间:2010-10-28 16:04:01      作者:双清传略   发稿排行榜 

廖仲恺牺牲后,何香凝为纪念仲恺一生爱护农工、扶助农工的光辉业绩,在广州市河南建立仲恺农工学校,并在后来漫长的革命岁月中,不断关心和支持这所学校的发展.因而,卖画办学,扶助农工,是何香凝的革命进行曲中动人的一篇乐章……1925年10月,何香凝与詹似菊等8人,提出在广州中山路旁拨空地一处,建筑仲恺纪念公园,其内附设农工学校的议案.此议案于同年10月5日在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17次会议获全体一致通过,决议由中央执行委员会发起并组织仲恺纪念公园筹备委员会,除提案人外,另还指定谭延、蒋介石等9人为筹备委员.10月11日,筹备会在中央党部召开第一次会议.

筹备伊始,鉴于廖仲恺的崇高威望和何香凝的热心督办,筹备会很快就在中山路西部勘查到一片草地,认为适合办公园和学校之用.于11月3日向国民政府呈文,次日即获国民政府批准,并令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办理征地.但该地原属广九铁路局管辖,与英国驻广州领事馆订有条约.虽屡经交涉,绐终未能赎回.

时值冬日,建筑仲恺纪念公园还未着落,何香凝心里非常焦急.于是她多次往返于国民政府与广东省政府之间,据理力争.1926年春,国民政府指拨广州市河南石冲口一带共250余亩土地为仲恺农工学校校园及实验农场用地.

1926年3月,设立了仲恺农工学校筹备处.何香凝担任筹备处主任,何品良、陈颂石等15人参加具体筹备工作,暂借西邻的广东士敏士厂房舍办公.何香凝为筹措创校经费、设置学科、聘请师资而呕心沥血.

当时国民政府只管辖广州一隅之地,财政税收甚微,对创建仲恺农工学校,拨大洋2万元作为补助开办费,只占全部开办费11.3万元的17.7%.何香凝倡议募捐,成立校董会,聘请著名教育家许崇清为校董会主席,校董有何香凝、蒋介石、宋子文、孙科、金曾澄、范其务等.由于廖仲恺的声望以及扶助农工的办学宗旨很得人心,因此,募捐很有成效.

首先是黄埔军校的教官和学员积极响应,捐资2万余元,新建仲恺农工学校学生宿舍;其次是省港罢工委员会大力支持,作出为仲恺农工学校募捐的决议:“各委员每人捐津贴十天,各部职员每人捐(津贴)一天,罢工工人每一人捐一角”;广州各界也踊跃捐助,共计5万余元;第三是海外华侨热心捐助,马来亚等国的华侨胡文虎等汇回洋近1万元.

在募捐的开办费落实后,何香凝亲自主持校园规划,聘请广州著名的建筑师设计,先后建成学生宿舍、课室、理化实验室、测候室、蚕舍、制丝工场、学校办事处、农场办事处等,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还开辟桑园、果园、鱼塘、稻田等实验农场168多亩.

对学科的设置,本拟分农科、工科.但苦于经费有限,先办农科.何香凝对学科设置和办学宗旨作了如下阐述:“盖仲恺先生生前努力于工农运动,而对于我国蚕丝落后为关心,时以提倡改良蚕种为念,今不幸工作未完,身遭奸徒狙击,以致其志未能实现.故同人等发起筹建仲恺纪念公园及农工学校,即本其未竟之志,以改良蚕种为要目,故农工学校内容先设蚕桑一科,晚间则设工人补习班.若该校发展,则吾国丝业前途不致落后,经济方面或可挽回,是纪念仲恺先生,亦即救国之道也.”

何香凝为聘请教师,建立师资队伍做了很多艰苦工作.她在日本留学期间,结识了一批留学日本的专家学者.为了聘请他们到仲恺农工学校任教,何香凝通过发函联系,或登门恳谈等多种形式,宣传办学宗旨和设想,终于聘请了一批学者名流,如国内的蚕桑专家杨邦杰、农艺家麦应端、朝鲜籍蚕桑专家桂应祥等,他们自愿放弃原有的高薪职位,先后到仲恺农工学校任教.

何香凝在筹建仲恺农工学校的同时,以饱满的战斗激情参加国民革命各项政治活动.因国民政府由广州迁武汉,何香凝也于1926年12月7日离穗北上.

1927年春初,由许崇清、陈树人召集仍留穗的仲恺农工学校筹备委员开会,“议决是年3月招生开课,在廖夫人未回粤之前,校务由何品良以校务主任名义负责办理”.

遵照何香凝扶助农工的办学宗旨,仲恺农工学校的大门向农工子弟敞开.当年春天招学制三年的蚕丝本科两个班,学制为一年的蚕桑实习科一个班,学生共98名,配备教职员工21名,1927年3月26日正式开课.

仲恺农工学校开学仅半个月之后的4月12日,蒋介石完全违背了孙中山制定、寥仲恺忠实执行的联俄、联工、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何香凝和仲恺农工学校的师生愤怒极了!

7月,汪精卫主持的武汉国民政府走了与蒋介石联全反共反人民的道路.何香凝鲜明地表示,不愿与蒋、汪同流合污.9月,她由上海到广州,营救“清党”时被捕人员和办理扩展仲恺农工学校事宜.

何香凝回穗办理政务后,既到仲恺农工学校第一次与师生员工见面.这一天,秋高气爽,何香凝身穿整洁的旗袍,从珠江北岸坐汽艇到仲恺农工学校.其时,学校秋季又招收蚕丝科一个班40人,加上农场工人.何香凝格外兴奋,即席发表演说.她从孙中山、廖仲恺扶助农工政策讲到创办这所农学校的宗旨,讲到激愤之处,大骂蒋介石是反革命派.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打倒这些反动派.

在革命低潮中,何香凝对蒋介石的反革命气焰毫来畏惧.无凝是对仲恺农工学校师生员工的一种深刻教育.在后来很长的日子里,何香凝大骂蒋介石,在师生中成为美谈.

演说之后,何香凝开始视察农工学校.她走遍校园、农场、桑园、蚕舍.然后又召集学校各部主任开会,共商办学大计,决议增设农科(后称农艺科)及附属小学.

1927年冬,筹备委员开会,公推何香凝为本校校长.

何香凝担任仲恺农工学校校长后,更为学校的事操心,学校“经费竭蹶,规模狭隘,末尽扩充之责,各事办环境所迫,愿与心违,窃常引为大憾”,她萌生出的卖画筹款的念头.1929年秋携带自己及友人的作品共200余件,从上海经香港,远渡南洋各国,为仲恺农工学校卖画筹款.

何香凝是杰出的美术家.她的画充满着战斗激情,洋溢着浩然正气.蒋介石叛变之后,她作的画“等于把满腔悲愤,发泄在画纸上.她便集中精力,画梅、画松、画菊,偶尔也画些早年的虎、狮,但不多了.她专画寒冬不谢的梅、冷而弥香的菊和百岁长青的松”.

何香凝出国卖画,先到菲律宾抵达新加坡,受到爱国华桥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除卖画外,何香凝不忘宣传孙中山三民主义.其时,菲人下暗中谋取独立.菲律宾议长托当时国民党政府驻菲律宾领事,邀请何香凝去演讲孙中山革命历史,前后共演讲三次,听讲的青年学生有数千人.何香凝的正义行动一度受到C、C匪特和特别分子攻击破坏,说她是为共产党筹款,所以在菲律宾卖画筹款成绩不佳.

1929年10月14日,何香凝由菲律宾抵达新加坡,受到当地著名华桥胡文虎、陈嘉庚及华桥各界人士热烈欢迎.她先后在南洋女校、华桥中学、青年励志社演讲.11月4日,何香凝在南洋酒店招待各界,致词中,表明此行目的,“盖欲环游世界各国,一以筹款仲恺农工学校基金,二以宣扬祖国文化”.11月9日筹助全发出文告,呼吁侨胞慷慨赞助:“为纪念革命先烈过去的功绩,为企求中国实业前途的发展,我们都应该诚恳和热烈地赞助仲恺农工学校!”11月17日至19日举办何香凝书画展览会,在中华总商会举行3天,展出作品共200幅.开幕当天,出席者达五六百人.

11月21日,何香凝现前行马来西亚吉隆玻筹备书画展览事宜,在那里展出3天.然后再回新加坡.

11月28日,何香凝离开新加坡,经锡兰赴欧洲.先到英国后到法国巴黎定居,过着俭朴的生活.

仲恺农工学校先后收到何香凝卖画筹款10万余元.学校利用这笔款项扩建了校舍,包括新建了1197.6平方米四合院、蚕种冷藏库和实验室.还添置了一批图书、仪器、家具.从而使学校的学科建设教学与科研工作,逐步走上正轨.此后,学校为培养中级技术人才、培育优良蚕种,振兴我国蚕丝业及扶助农工作了重要的贡献.

(节选< <双清传略>>第十三章)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官方微信

上一条:廖仲恺先生二三事 下一条:抗日战争中的仲恺农工学校


关闭

粤ICP备05008893号 Copyright ©2008 中国· 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邮编:510225 Tel:+8620-8900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