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连理工大学党委高度重视党外代表人士工作,把努力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作为工作目标,不断深化对党外代表人士成长规律的探索,持续研究和把握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积极做好发现培养、考察推荐和安排使用等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广泛发现和有效储备党外优秀人才。学校党委坚持以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群众基础为主要考察要素,通过多种方式和方法,广泛发现和挖掘党外优秀人才。一是高度重视,坚持政策保障,专门召开党外干部和代表人士工作会议,并制定了《学校培养选拔党外优秀知识分子工作制度》,确保党外人才选拔和培养工作有章可循,规范科学。二是把有关党外代表人士培养的政策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的学习范畴,把培养和选拔一定数量的党外代表人士担任领导职务列入学校党委工作的重要议程和学校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三是加强对学校党派基层组织的指导,促进其加强自身建设,为代表人士成长创造条件。四是合理配置学校的政治资源,既重视党建工作,把大批优秀知识分子发展入党,也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将一部分优秀知识分子留在党外,积极向党派基层组织推荐发展对象。五是建立联系走访制度,定期对各院系和机关单位进行走访,及时掌握党外代表人士的工作、学习、活动等情况,定期调整党外代表人士的名单,目前学校通过考察已建立了100多人的党外人才数据库,各党派组织中都已配备了1970年代出生的优秀教师委员,使得各党派基层组织委员会结构更加合理,富于积极性和创造性,充满活力。
——把握特点和分类培养党外人才。当前学校党外代表人士具有学历职称高、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整体形象好和单位组织认可度高的特点,学校党委根据党外代表人士的特点,从适合于实职安排、政治安排和校内外民主管理工作等安排的角度,加强分类培养,进行有效规划,组织他们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活动,提高对统一战线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认识,增强政治把握能力;鼓励和支持他们参加社会实践,开展专题调研活动,了解社情民意,提出意见和建议,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本职工作中,立足岗位,建功立业,树立威信,扩大群众影响力,在带动群众中提高组织协调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与共产党团结合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合作共事的能力。6年来,共有21名党外教师在校内参加挂职锻炼,并有1名优秀党外教师在2008年到大连市国有企业挂职锻炼。
——及时安排和重点使用党外人才。学校党委将统战工作和组织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主动掌握党外代表人士思想动态和发展趋势,使符合条件的党外代表人士尽快走上领导岗位。及时安排条件适合的党外代表人士担任学校、院系和机关部门的实职领导;把政治上可靠、有较强参政议政意识和能力的党外代表人士,适时推荐到各级人大、政协,推荐到民主党派组织中担任职务。把一些学术成就显著,成果丰富的党外代表人士安排在校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等重要学术机构工作并担任重要职务。把一些群众基础好,正义感强,适于从事学校民主管理的党外代表人士,安排在学校民主管理委员会和各咨询委员会担任职务,建有用之言,献务实之策,有的还担任特邀纪检监察员。还把一些党外代表人士安排在侨联、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和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等统战组织中任职,扩大他们的积极影响。党外代表人士现已成为学校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现有党外副校长1人,正处级干部13人,副处级干部34人,科级干部19人;有各级党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35人;有上级党派组织的主委1人、副主委5人,委员6人。学校校务委员会有党外教师18人,占45%;学校教代会民主管理委员会中有党外教师8人,占23%。
——加强联系和正确评价党外人才。学校党委坚持与党外代表人士交朋友制度,经常与他们沟通思想,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积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学校党委通过每年进行干部年度测评等方式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实际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多年来的测评结果表明,在领导班子分工中,党外干部和党员干部一视同仁,有职有权,做到党内外干部团结协作、配合默契、关系和谐,既有集体领导、又有个人分工负责,党外干部在学校的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测评结果还表明,党外代表人士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拥护。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党外人士积极参政议政、了解社情民意,撰写建议和提案,在有序政治参与中发挥了积极影响和作用、为地方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