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授在科研取得累累硕果的同时,还是一名深受学生敬爱的老师,在这背后是他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和对莘莘学子的付出……
记者:您1988年参加工作,当时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您是怎样给自己定位的,为自己或为教学定了一个怎样的目标呢?
林教授:其实,刚工作时没想太多。当时工资很低,月薪125元,住房很差,是白蚁几乎蛀透屋顶的平房,一下雨就要放桶接水。但是苦日子也有乐生活。我和同期进校的年青同事一样,在老同事的带领下,踏踏实实地做事,上课得上好课,做科研得全力投入,搞管理得做好管理,一步步走到今天,在努力完成工作,为学校作自己应有贡献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记者:从教这么多年,您在教学方面肯定会有较深刻的心得体会,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林教授:最大的体会就是看到学生有成绩时我会很开心,而这种成绩是各种各样的,不仅仅是学业上的成绩。我举个例子说,我有一个学生电脑很厉害,但他却荒废学业,甚至有过退学的念头,我知道后多次与他沟通,引导他。可能有些学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但学习的过程是培养素质的过程。所以我们现在大学主张的是一个素质的培训,在教学计划中适当地缩短专业课时,增加人文、社科的内容,拓宽知识面,提高素质。
暑假我带这个学生到电脑城实习,让他进一步了解电脑的知识与技术,最后那个学生打败了同为竞争者的中大硕士生和华工硕士生,赢得了当时香港恒生银行驻广州办事处的职位,这个学生就是我校电脑协会第一届会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身为他们的老师,应对他们有信心,善于去了解他们、发掘他们、鼓励他们、支持他们。
记者:您认为什么是评判一个好老师的标准呢?
林教授:评价一个好老师的标准很多,我认为一个好老师首先就要敬业,专业知识要扎实,站在大学的讲台上,不能误人子弟,必须走在科学的前沿,教授学生最新鲜的知识。第二就是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的经历少,可能对事情的判断不准,作为一个好老师,就应该在这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与帮助。最后,要对学生宽容,允许学生犯错,让学生在不断的试错中成长,失败是人生很宝贵的经验。
记者:我国农林专业的供求现状有些尴尬,我校也有植保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改了行,您对学生有什么寄望?能给毕业生一些就业方面的建议吗?
林教授:我不认为学植保的一定就要从事植保工作,我的本科、硕士、博士同学都有转行的,有的经商,有的做政府官员,有的做电脑工程师,还有卖保险的,他们都一样成功。
我觉得大学的学习是人生成长中的重要历程,就像昆虫的蛹期,在里面经历激烈的变化和煎熬,最后化蛹成蝶。我希望同学们,不论你读的是什么专业,都要放下浮躁,专注于学业,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为自己走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我那个年代一业定终身的事情很普遍,现在的人们选择性多了。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坚持是每个成功人士的必备品质。希望我们即将毕业的同学,在你真正选择了某一项工作时要坚持并努力去做好它。一条小小的虫子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绿叶,更何况我们是年轻人呢,所以我们不要迷茫,我们要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