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新闻网
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数字校报 >> 正文
数字校报

仲恺香凝 人月双清

发布时间:2012-05-29 15:40:21      作者:管理学院 陈叔岂   发稿排行榜 

首先,要声明的一点是,本人对于廖仲恺先生的了解在进入大学之前,只是停留在近代史课本中的一段,知道他是国民党左派领袖、孙中山先生的左膀右臂,后遭致反革命暗杀。除此以外,再没有更多的了。完全偶然的因素,进入了仲园,在过去的近一年多的日子里,通过各种方式,耳濡目染,对廖仲恺先生及其夫人何香凝先生有了基本的感性认知。

这个学期,我有幸能选修蔡瑞燕老师的《廖仲恺何香凝传略》这门课程。蔡老师作为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的馆长,对历史知识的熟稔程度令人吃惊。通过她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亦纵亦横的时代穿插,使我能站在民族与时代的高度,对廖仲恺何香凝二人有了更加宏观与整体的思考,也因一对革命伉俪的人生际遇或喜或悲。

对历史人物的解读往往是相当困难的,因为每个后来者所处的位置和思维的方式都有差异。通过近期对仲恺香凝先生的生平及其子女廖承志、廖梦醒的深入了解,我认为廖何二人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与爱国志士身上那独有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忘我情怀。概括起来,即为八个字——自强不息,以进求进。

仲恺先生出生于美国的一个华侨家庭。后遵从父命返回惠州祖地,幼时接受了欧风美雨的洗礼,青年时期则受到国学文化与传统的熏陶,直至与何香凝结为伴侣,一直走过的是寻常人家的平常之路。

众所周知,廖何二人的革命生涯始于东渡日本之后,自此踏上了革命征途,就再也没有停歇过,廖仲恺成为了孙中山先生最为得力的助手。当时,风雨飘摇的满清正抱着最后的稻草拼死挣扎,一时间黑云压城,惠州、镇南关、萍浏醴、广州起义相继失利。武昌城头的一阵炮火之后,革命果实旋即为袁世凯窃取,在孙中山领导的一系列反袁斗争中,廖仲恺始终充当了排头兵的角色,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又是一连串的失利,民主革命的阵营严重分化。

但穿过历史,你看到过廖仲恺何香凝先生有一丝一毫的气馁与悲叹吗?下面姑且节取几首廖何二人这时期所作的诗词,以作观瞻:

松柏励初志

风霜改素颜

遥知南岭表

先见早春还

国仇未复心难死

忍作寻常泣别声

劝君莫惜头颅贵

留取中华史上名

读罢,我只能说,除了冲天的革命气概和舍我其谁的济世情怀之外,看不到丝毫的哀叹。古人云:诗言志。一对夫妇之间的诗书唱和,成就了近代历史的一段不朽的传奇。

我再节取同时代另外两位曾经的“革命青年”的诗作:

腾腾杀气满全球

力不如人事事休

光我神州完我责

东来志岂在封侯

慷慨燕地歌

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块

不惜少年头

前一首诗的作者是蒋介石,后一首诗的作者为汪精卫。但随着历史潮流的涌动,“志不在封侯”的蒋成为了专权独夫的象征,而自诩“不惜少年头”的汪则成为了汉奸卖国贼的代名词。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此种例子何其之多。曾经都有过辉煌的过去,最后却沦落为人民的公敌,彼时的热血青年摇身一变成了此时拜倒于权力富贵门下的奴才。陆荣廷、阎锡山、周佛海、陈公博之流,比比皆是。

常言道:人处于世,身莫由己。时代在变,个体也在变,但究竟向着何种方向而变成为了未知数。廖仲恺一生都在变,从民主革命的先驱到“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鼎力支持者;从单纯的武装斗争到相信千百万工农的力量。夫难者,莫过于事。在地方军阀的掣肘之下,廖仲恺扶农工、创军校的困难可想而知。有一次,廖仲恺为了济燃眉之急,深夜至军阀杨希闵家,毕恭毕敬地待其食完大烟才拿到几千元,做黄埔师生的救命米食钱。即便如此,这位“黄埔慈母”硬是将黄埔一砖一瓦地建了起来,并使其成为了日后国共两党高级将领的摇篮。

仁人志士常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说,廖何二人身上就集中体现了这种精神。不管革命道路上风雨如何变换,二人始终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情不屈奋斗,不懈前行。在仲恺先生罹难后,何香凝更是以女流之身,继承遗志,奋酬君愿。对右派势力的毫不妥协,对蒋介石丧权辱国的猛烈抨击,对民主进步力量的由衷钦佩和保护,这些都成为了同时代女性不能望其项背的闪光点。解放战争后,她更是以高龄之身投入到了和平建国事业的宏图大业中,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侨务和教育事业贡献了余热。

纵观这一对革命伉俪,“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构成了他们一生的主旋律。毛泽东曾说:“做好人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人。”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历史洪流中,始终认清形势与自我,不断地因时趋新,才能不落伍、不被淘汰。廖仲恺何香凝二人不拘泥于时代限制,而是不断地以进步求进步,在进步中求发展。诚如何香凝晚年时候所讲:“要继续改造自己,继续努力前进。”正因为如此,作为革命者,更作为伟大的爱国者,他们摒弃了一己之私,能够始终屹立于时代的潮头。

仲恺香凝,人月双清。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官方微信

上一条:雷锋语录 下一条:又到315 消费维权在仲园


关闭

粤ICP备05008893号 Copyright ©2008 中国· 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邮编:510225 Tel:+8620-8900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