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新闻网
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数字校报 >> 正文
数字校报

我与白云校区共成长

发布时间:2013-09-26 16:46:53      作者:曾珊萍 卢晓娜 罗海涛   发稿排行榜 

上学期末,由于13级新生即将到来,11级学生即将搬离白云校区,微博上掀起一番怀旧热潮,新浪微博“@仲恺小代”发出一组10级新生入学时的白云校区的图片,引发众多仲恺学子的感慨。

细看这则微博的评论,不少仲恺学子在感叹2010年的配套设施不完善的同时,更多的是对于白云快速发展的感叹,言语间不乏不舍眷恋之情。

微博名为“@林饭525”的同学表示,“第一年如此恶劣的情况,我们却怀念,三年啦,时间一晃而过。现在的白云校区是越来越漂亮啦。其实每间学校都一样,你要进步,在哪里都可以进步。谁都不能阻止你进步的步伐。仲恺真的还不错。”。

在评论中,我们发现了仲园之中除了学生的感慨,还有辅导员的感慨。辅导员沈洁老师的微博“@仲恺沈洁”则感叹:“谁这么有心留下这些珍贵历史资料…….2010.10.5,我一个人在4515住了一夜,等待明天将要来报到的童鞋们……一个人住工地啊…”,对于比学生更早进白云校区的辅导员来说,今日白云校区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忆往昔 我与白云校区共甘苦

难忘的初印象

2010年10月7日,对于大部分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10届学子来说,可以说是童话破灭的日子。当他们满怀憧憬,长途跋涉来到向往已久的大学校园时,映入眼帘的景象顿时让他们傻了眼。没有雄伟的建筑,没有郁郁葱葱的小树林,没有清新空气,没有柔软嫩绿的草坪,也没有可以让人一洒汗水的运动场,更见不到传说中是知识的海洋的图书馆……所有憧憬中大学里美好的景象,这里都没有,有些校道还是尘土漫天飞的黄泥路,路边还有一群被蒙在绿色网布里的建筑,学校的围墙也还没有建好。小商贩们列队似的拥在路边、围墙边,向新生们兜售着日用品……说实话,对于校园的第一印象,几乎可以用不堪回首来形容。

外国语学院的李同学回忆当时的感觉,她说:“整个学校唯一让人觉得安慰的是宿舍楼是崭新的,尽管还有许多刚完工的痕迹,比如地上的尘土让鞋底打滑,角落的瓷片还未完全贴好,但它至少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丝大学的气息,让我们可以在这一片失望中寻得些许安慰。”

艰苦的生活环境

回忆起最初的那段日子,最让人无奈的是网络信号,没有电脑对于大一的新生而言或许可以接受,但是连手机信号也无处搜寻却实在让人无法接受。刚开始的时候,连打个电话回家报平安都是件奢侈的事,不少家长还因为联系不到孩子而着急。

其次是交通,这个偏僻的小山区似乎和繁华的广州毫无关系。学生们要到外面去办事或购物时,只能步行到2公里以外的马沥路口等车,等车不易,车程又长,出去一趟,很多时间花在路上。所以很多时候,同学们就呆在学校里,哪儿也不去,不少同学回忆起那段岁月,都觉得自己与世隔绝。

当然也有不得不出去的时候,比如刚开始的时候,学校里没有银行,没有柜员机,要取钱只能到旁边的小镇上去取。当时担任轻工食品学院党总支书记的李一文老师就曾经带着几十个学生到太平镇去取钱,因为离我们学校最近的钟落潭镇没有我们学生使用的建设银行,他说:“当时带着一群学生浩浩荡荡去太平镇取钱,那情景真的很难忘,那真是很独特的一次经历。”

刻苦的学习环境

化学化工学院10级的小刘回忆道,2010年11月份,他们从东莞军训回来时,教学楼已经基本完工,学校正在绿化。但上课时,因为教学楼旁边的工地施工还未结束,常常响起刺耳的噪音,干扰上课也使同学们不能静心学习。此外,由于学校的实验设施还未建好,实验室还不能投入使用,学校将10级学生第一学年所有的实验推迟到一年之后,安排同学们利用暑假的时间在海珠校区做。

学校的临时阅览室、临时图书馆最初设在2栋学生宿舍的一楼,因为空间太小,书籍和座位都不多。后来经过调整,图书馆阅览室转移到学生宿舍4栋楼下,虽然还是没有正规图书馆的模样,但空间大了许多,座位多了很多,摆放的书籍也多了不少。但座位依然常常被同学们占满,在这没有网络、交通不便的“大山”里,看书成了许多同学不约而同的选择。

看今朝 白云校区焕新彩

基本设施:为学习交流不断完善

作为第一批进驻的学生,2010级学生可以说见证了白云校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2010年11月1日,新生们在教学楼B栋杨钊杨勋楼正式开始大学的第一课。外国语学院的小李回忆说,记得当时B栋教学楼还有部分地板未整修好,但教室里的课桌都是崭新的。

2011年,A栋综合楼、C栋教学楼、D栋实验楼陆陆续续建成并投入使用,教学楼投影设备也安装就绪。图书馆和阅览室搬迁至教学楼D栋实验楼旁边的教学楼,使用了整整两层楼,面积和空间比之前大了几倍,并于2012年10月份正式向师生们开放。

2011年5月,校园网投入使用,尽管网速还不能令同学们满意,但比起连手机信号都要四处搜寻的时候,校园网的开通还是大大方便了学习和交流。10级化工学院的小曾笑道:“当时有了网络别提有多高兴了,先上网联系久未联系的亲人朋友,还要调侃一番说,我还活着真好!”小曾还说,有了网络除了联系交流,对学习都是有所帮助的,老师的通知、交作业、资源共享等都离不开网络。

农学院的林同学向笔者叹道,“说多了都是泪”。看现在校园里的校道从黄泥路变成了沥青路,绿化越来越好,有了河边的“情人坡”,有了“后花园”,有了小亭子,有了篮球场、网球场,同学们拍拖也有了花前月下的地方了,每天迎着夕阳在校道上跑步的人群里也有不少情侣。情侣们还喜欢伴着凉爽的晚风,绕着校园一圈又一圈地漫步。他还“愤愤”地说,就连图书馆里,整整一层楼的自习室,放眼望去也有很多情侣静静坐着一起看书,时而讨论几句。而他,就只有那30万册的图书作伴。

小林调侃之余,我们也真的发现白云校区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从一开始让人感到失望的一片工地,逐渐的开始有了学子们憧憬的大学模样,学习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交通:979的欣喜与无奈

2011年春节,仲恺学子在微博上得到一个不甚确定的消息:2月15日起,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白云校区门口将竖立一个崭新的979号公交站牌。我校白云校区师生可搭乘979公交车直达地铁人和站。这个消息让不少学子为之雀跃。机电学院的李同学就表示,假期结束后,他从家里坐车来到广州天河客运站,迫不及待地乘地铁来到人和站,“等了大约10分钟,看到一辆很小的巴士,上面标着979,我就上去了,过了45分钟,就到我们学校门口了。虽然第一次坐979的感觉算不上太美妙,但想到以后不必再走到马沥路口去坐广从线和苦苦等待501,心情就很好。”

随着开学人流量的增大,979公交车没有再使用小型的巴士,而是全部换成了大型的公交车,但即使是这样,979大多数时候依然供不应求,每每周末假期学生出行的高峰期也定会上演“百人挣挤979”的戏码,这样的情形也多次被同学们以各种创意的表演形式搬上舞台。在调侃之余,我们也感受到白云校区正在进步。

生活:“百团争鸣”、丰富多彩

往事成风,对白云的曾经以及那片黄土地的感情大多是来自10级的同学。而11级和12级提的更多的则是校园生活和人文气息越来越浓厚了。一方面,经过3年的摸索,在老师们和10级、11级学生的努力下,白云校区的校园生活逐步活跃并得到稳步发展,由10级的“从零开始”发展为“百团争鸣”,各个学生组织、社团开始组织适应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并不断衍生出新的学生社团,为校园文化建设储备了更多的后备军。另一方面,白云校区一期工程建设基本完善,为学生们的生活提供一个不断完善舒适的环境。在这两方面的促使下,白云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

12级的叶同学介绍说,自己也加入了一些社团,每次举办活动后都会进行庆祝,大家聚在一起,像家人一样,也可以增加交际的机会。11级谢同学说,在进入大学之前早有耳闻大学社团的丰富多彩,但是初到白云校区时,他开始怀疑,这样的环境,学生组织活动会不会受限制?不过不久,他就意识到,他的想法偏颇了。虽然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部分组织社团的工作会受到阻碍,存在传承断层的问题,而且初期的网络、信号问题给两校区的联系交流带来不便,但随着环境的改善和各项设施的完善,经过10级和11级学生的摸索和创新,各社团组织在原有的制度模式下,开辟了一套适应白云校区的制度模式,更好地带动学生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白云校区举办活动的形式、宣传、开展都与海珠校区有所不同。

沿着校园校道走一圈,笔者发现,学生组活动类型多、范围广,宣传方式也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发放宣传单,还有专人解说活动、在地上贴路标、在树上挂上手工制作的精美小卡片附着宣传信息、手工制作的彩旗彩幡等等宣传方式,这不仅是一种创新形式,更是90后张扬个性的表现,为新生的白云校区增添一股浓厚的青春气息。

此外,白云校区校门外有一片餐饮店和小超市组成的小商业区。据化学化工学院10级的曾同学介绍,他们当初入驻时,这里还是一片黄泥地,是后来慢慢发展起来的,本来只有零零星星三两家,现在俨然已成了餐饮一条街了,同学们的饮食选择也比以前多了。每当用餐高峰期或夜宵时间,特别是节假日,同学们喜欢成群结伴到这里来聚餐,班级的、部门的、办完活动的、两校区学生见面小聚的,场面十分热闹,有的时候甚至找不到座位用餐。

展未来 我与白云校区齐努力

关于白云校区未来的发展规划,白云校区办公室主任李一文透露,白云校区将建设成为主要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图文信息区、行政办公楼、风雨操场、综合体育馆及其他体育设施、会堂、学生活动中心、食堂、学生公寓、教师活动中心、专家楼、教工住宅、国际交流中心等,总建筑面积为527861平方米。配套设施有综合布线系统、通讯系统、广播音响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和空调系统。

目前,白云校区将继续完善现有工程,并投入建设新工程。新宿舍楼DF栋将继续完善,学校计划在靠近广东技术职业学院侧门的空地建饭堂和一栋宿舍楼,宿舍楼将作为教工宿舍。与此同时,学生活动中心、篮球场、乒乓球室等学生生活设施将建立。足球场已进行了设计招标,预计不久后将能完善成一个标准的绿茵足球场,其他相关设施设备也将做进一步完善。在网络建设方面,我校将与中国电信合作,力求校园网网速有所提高,进一步方便我校师生的网络学习。

作为校园的主体——学生们,他们也提出了自己对仲恺发展的期待。在采访中,12级的学生大多表示对白云校区的第一印象是基本满意,当然也有吐槽的部分,但与10级不同的是,他们逐渐把要求从基础的硬件设施提高到更细化的软件设施层面。12级的余同学回忆,当时还没到学校报到,就听有些师兄说白云校区情况比较糟糕,硬件设施还不够完善,但是她在到校后感觉却是“校区还不错嘛,师兄们都是骗人的。”

此外,12级的同学对白云校区的环境也大多数持满意态度,园艺园林学院的韦同学说:“这里绿化很多,视野开阔,空气清新,实为读书好地方!”杨同学也补充说:“我不喜欢城市里的压抑、乌烟瘴气。这里蓝天白云挺好的。”管理学院的吴同学则认为“白云校区的硬件设施虽然没有那么完善,但也是五脏俱全,实现了基本的教学功能。一所学校再完美,没有充分利用,也是形同虚设。对我来说,这所学校已经很不错了。”人文社科系的毛同学则提出:“虽然总体满足了学生需求,但是一些细节还是不够,比如教室的风扇坏了但不能及时维修,运动场所也是明显不足,而羽毛球场的地板则太滑,易发生滑倒损伤。”从这方面来看,同学们对白云校区的要求已经从基本的要求慢慢细化到各个方面,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细微之处见真挚,学子们提的建议大到建筑、小到教室里的风扇,都体现了学子们对白云校区真挚之情,都希望能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希望能为白云校区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更好地迎接下一批的新生,白云校区忙碌着,几处搭起的棚架,钻探工具嗡嗡作响,新一轮工程建设即将打响!笔者相信,每个在白云校区成长的学子都将见证白云校区成长足迹,而这些足迹,留给每一个学子的都将是难忘而美好的回忆。

时间飞逝,不经意间,3年过去了,白云校区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子,又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新生。白云校区见证了这些学子的成长变化,而学子们也正一点一滴编写着她的发展史。走,并不代表结束,而是另一个新的开始,而白云校区也将在学子们的努力和期待中,继续前行。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官方微信

上一条:认识自己 下一条:关于加强廖仲恺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若干思考


关闭

粤ICP备05008893号 Copyright ©2008 中国· 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邮编:510225 Tel:+8620-8900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