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新闻网
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数字校报 >> 正文
数字校报

社交网络如何改变了我们

发布时间:2015-01-09 15:47:14      作者:□罗海涛   发稿排行榜 

最近有一句话很流行:“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和死,而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社交网络的好处从它急剧增长的用户量就显而易见,在此不必赘述。今天我们讨论的是为什么我们会如此离不开社交网络及其带来的社会心理。

按照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五大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需求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情感需求、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而社交网络正可以简易满足现代人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满足的上述需求。比如发出一条朋友圈,马上得到很多赞和评论,就会心满意足,如果久久不见评论则会焦躁不安和失落。

2012年虐童事件的女幼师颜艳红将十几张虐童照片发表在QQ空间,她只将其视为好玩。在现实生活中,她只是一名普通的幼儿园老师;在网络上,她是一个施虐者,暴力张扬。在最后她说,她变得不认识自己了。

现实社会中,我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和发展激流中求生存,渴望融入光怪陆离的城市,需要被认可和尊重。大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表达需求:大一通过联系老同学老朋友,寻找归属感和认同感;大二开始拓宽人脉;大三大四则希望巩固这些友谊。这些都是人类的社会心理需求。

社交软件(微信、QQ、微博等)正是借助这种需求契机,成为用户必不可少的东西。尤其微信的启动在全天都处于高峰状态,朋友圈满足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能让人暂时逃避瞬息万变的社会,沉浸于自己构建的这个小小世界里。但是小圈子社交存在一定局限性和排他性,表现在思想、性格相类似的人群的高度集中化。长期以往,小圈子形成固有思维模式,会导致对社会环境的认识单一,阻碍思维的发散性和全面性。一旦跨进复杂的社会环境,可能会因为强烈的落差而变动十分脆弱。有些甚至由于难以适应真实复杂的社会压力而不同程度地引发心理障碍。社交软件虽实现了“天涯若比邻”却也带来了“比邻若天涯”的尴尬。

社交网络媒体虽发展迅速,却引发信任危机。手机的普及以及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井喷式出现,使大量信息迅速传播,其中包括许多谣言、诈骗信息以及社会丑闻,令受众置身于一个充满丑恶的舆论环境下,干扰了他们正确的三观认知,也对社会道德和信任提出严峻的挑战。

为缓解这种现状,我们必须从过分依赖中解脱出来,认识到手机等社交网络的虚拟性和局限性,尝试放下手机并给身边的人一个微笑。现实的交往存在合理的复杂性,可以更真实地从言语、神态、动作理解交往的技巧,一定程度上使交际思维更活跃,让全身的感官去充分感受交际所带来的愉悦和满足感,这正是是社交网络所缺乏的却是更为真实的体验。

(文中数据引用来源:2014年移动互联网用户分析的调查报告)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官方微信

上一条:不忘初心,勇往直前 下一条:长风破浪会有时 ——白云校区二期征地工作步步推进


关闭

粤ICP备05008893号 Copyright ©2008 中国· 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邮编:510225 Tel:+8620-8900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