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新闻网
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数字校报 >> 正文
数字校报

与名校同台竞技 挑战自我创佳绩(二)

发布时间:2016-03-02 15:21:55      作者:郭小娜 黄利丽 李豪 马学鹏   发稿排行榜 

挑战路上多险阻 师生同心攀高峰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却很少想,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汗水。荣誉背后的汗水只有参与“挑战杯”的人了解。

数名队员因故缺位 学生二人勇挑重担

在“挑战杯”省赛进入关键时候,挑战杯团队原有的五名队员实际做事的只剩两名成员。

曾秀兰老师介绍说:“省赛的负责人是一位大四的师兄,省赛进入关键的时候,他面临实习,找工作等问题,无法抽时间投入到挑战杯中。此外,有一位学生去台湾交流,还有一位是来自外校的学生。最后团队只剩下周军宏、陆小玲两个人做具体研究。两位成员承担了四五个人的工作量,仅仅论文前前后后便修改多次,有时候更是熬到深夜。印象最深的是周军宏在除夕之夜的凌晨两点把刚刚完成的调研报告发到我的邮箱”。

入围国赛后,校团委和人文学院领导老师开会讨论研究,决定在大二大三中招募新的团队成员,组成最终的挑战团队,并肩作战到国赛的决赛,并斩获一等奖。然而,重新组合一个团队意味着成员之间默契需要重新建立,后面进入的成员了解“挑战杯”也需要时间。省赛后加入的成员谢朝麟说道:“一开始与其他队员协作比较生涩,团队成员时间也比较难协调,经历过一段磨合时间,才感觉比较融洽。”

当然,一年半的长路,自然不会只有“风霜”,还有温情。“一次在云浮调研的时候,我们和老师忙到晚上都还没吃饭,那时已是入冬时分,我们在闲逛的时候看到有卖甘蔗的,便买了一条,师生一起在路边啃甘蔗,这场景每次我一想起就觉得特别温馨。”周军宏说道。那晚的寒风,吹不熄他们心中的火焰,也吹不淡这浓浓的师生情。

英雄无须问出身 作品本身是招牌

比赛进入最后阶段,我校参赛作品《农村基层》展板在决赛的展厅里夺得一席之地,与清华、北大等著名高校的作品一同展览。

回忆国赛当天情景时,谢朝麟说道:“布置展位时,只有我跟师兄(周军宏),感觉特别孤单,其他高校的展位都有好几个老师和同学。布置完后,我们看了像清华、北大、华中科技大学等大学的展位,他们一个学校就有好几个参赛项目,明显感觉到我们势单力薄。但是看了他们的作品之后,我们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有信心。‘打铁还需自身硬’,作品质量过硬,我们就有底气。”谢朝麟语气坚定。

周军宏则感慨道:“专家们在我们展览区停留了大概十五分钟,其中有十来分钟是在询问我们学校。他们在其他展区也就停留了几分钟。”尽管专家们对仲恺这所学校一无所知,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我校作品的认可。

英雄不问出身,作品本身就是招牌。从参加广东省“挑战杯”,到入围国赛网评,再到进入国赛总决赛,一路过关斩将,所有指导老师、参赛学生近乎苛刻地对待每一个细节。“把握每一个细节,前面越认真、付出越大,后面就会要求越苛刻。”曾秀兰老师如此总结“挑战杯”团队对待作品的态度。

“挑战杯”决赛现场,所有进入决赛高校的校徽放在同一块展板上,校旗也悬挂在同一大厅里。“看到我们仲恺的校徽和校旗,与北大、清华这样著名大学的放在一起,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曾老师激动地说,“我们的学生不能妄自菲薄,应该有这样的信心,我们是可以和名校竞争的。”

“不是每个人的大学都有‘挑战杯’”

“挑战杯”每年举办一次,本次我校“挑战杯”参赛作品,一路摸着石头过河,前后耗时一年半,这便意味着,一个人的大学,最多只能有两次参加“挑战杯”的机会,而连续参加两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谈到如何平衡“挑战杯”与学习的冲突时,谢朝麟说:“尤其是国赛后半段,大家开始考试,又要为国赛搜集资料拿出质量过关的报告,时间比较难协调,而‘挑战杯’项目是一环扣一环,不能停的。我个人是以‘挑战杯’为重的,每一个学期都有期末考,但不是每一个人的大学都有参加‘挑战杯’国赛的经历,所以先做好备赛工作,学习只能后面再加把劲赶上,尽量做到学习参赛两不误。”

在采访校团委书记熊友华的时候,熊书记多次提到,希望同学们能够踊跃参赛,且并不局限于“挑战杯”,每一次比赛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要勇于挑战,拼搏奋斗。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官方微信

上一条:与名校同台竞技 挑战自我创佳绩(三) ——我校学子荣获“挑战杯”全国一等奖 下一条:与名校同台竞技 挑战自我创佳绩(一) ——我校学子荣获“挑战杯”全国一等奖


关闭

粤ICP备05008893号 Copyright ©2008 中国· 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邮编:510225 Tel:+8620-8900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