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并非偶然 挑战仍在继续
成功三要素
优秀的指导老师是成功的基础。“挑战杯”能够获得如此耀眼的成绩,与曾秀兰老师、谢万贞老师、许志国老师的指导和付出是分不开的。曾老师是“挑战杯”团队的指导老师,同时也是人文社会与科学学院的院长,事情多的时候,她总是不分昼夜地工作。“在除夕夜的时候,我发邮件给老师,她也很快回复我。”周军宏说道。
接受采访时,曾秀兰老师说:“我是一个想到要做什么事情就会立即去完成的人,不会分白天夜晚,或是不是节假日。”大年初一的时候,曾老师也在给同学们修改论文。当然,她对同学们的要求也很严格。她要求参赛的同学,不仅仅是要去答辩的同学,而是每一个成员,都要熟悉参赛作品,包括作品相关的理论等材料都要熟悉。
在大家心里,曾老师是一个非常认真负责的人。谢朝麟回忆道:“曾老师对待工作一丝不苟,非常细心。有一次我和另一个成员设计好展板和传单,经过层层修改后把样板交给曾老师。记得那天她在给一个班上拓展培训,便利用课余时间给我讲解,连标点符号的错漏都不放过。”没有指导老师的严谨,“挑战杯”又怎可能有此突破?
当然,优秀的团队也少不了有担当的负责人。在备战省赛那段时间,团队成员因各种原因相继离开,大量的工作几乎都压到两个人的身上,周军宏在最困难的时刻挑起团队的大梁,他说:“自己一旦接手一件事情就没办法轻易放弃,虽然走得很累,但还是硬着头皮扛了下来。”曾老师及团队成员在谈到周军宏时也都对他赞赏有加,觉得他做事认真,有责任心、敢担当。
团队成员的良好心态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曾老师笑着对我们说:“知道进入国赛之后,我给同学们定的目标就是坐三、望二、争一。”周军宏坦言:“其实比赛现场并不是特别紧张,我们参赛也不是奔着奖项去的。”在名校林立的比赛现场,良好的心态才能保证正常的发挥。或许,正是这种变压力为动力的共同心态,让我们最终力压群芳。
薪火相传 挑战在路上
此次比赛,学校非常重视“挑战杯”进程,学校党委书记高志青、校长骆少明等领导亲自慰问“挑战杯”团队,多次关心询问备战情况,校长骆少明、党委副书记向梅梅亲临决赛现场,对参赛工作进行整体部署。校团委全力支持学生备赛,一方面整合资源,做好协调统筹工作;另一方面是邀请省内外权威专家来指导,同时争取资金支持。
最近,学校团委还专门成立了学生组织“创新创业联盟”,旨在整合学校资源,服务学生创新创业,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接下来团委还会在校内举办一些学术创新活动节、学术创新大赛之类的活动,营造学术创新的氛围,并打算选聘优秀的、有责任心的创新创业指导老师,加强对学生科技创新的培养。学校仍会加大宣传力度,树立仲恺学生的自信,并会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为迎接下一届“挑战杯”奠定基础。
感触最多的应该是此次“挑战杯”比赛团队的学生,他们说最大的收获不是“一等奖”的荣誉,而是在团队协作中得到锻炼,收获了友谊,在调研过程接触到不同层面的东西,增长了见识,在论文撰写中提升了写作能力,这些才是让他们终身受益的财富。周军宏说:“我把之前我们‘挑战杯’工作的微信交流群名字改成了‘挑战在路上’,虽然‘挑战杯’结束了,但我们团队成员的挑战还没有结束,还会一直在路上……”
后记
这一届的“挑战杯”竞赛我们带着耀眼的成绩凯旋而归,但这并不是终点,正如周军宏所说——挑战在路上。我们还有下一届“挑战杯”,还有学习、生活、人生的“挑战杯”。挑战仍在继续,让我们永不止步。
本版照片/由团委及周军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