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任涛 男,1988年毕业于多经(师资)专业。
1986年9月,怀揣着梦想和对未来的期待,邓任涛步入了仲恺农学院的大门,开始了为期二年的学习进修生活。自1981年从中师毕业投身教育事业,虽然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中也取得一点点成绩,但常深感学识之不足,功底欠扎实,渴望能有机会到高等学府“回炉煅造”。因此,对这次进修学习邓任涛同志倍加珍惜。
两年学习时光,课堂上孜孜以求,图书馆查阅资料,篮球场上一展身手,还有与导师、同学的热烈交流……至今仍记得黄琼兰、张璧等老师那微笑的面容、期待的眼神。在学院担任系总支书记兼班级团支部书记期间,每一次组织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都有老师悉心指导和他热情参与的身影。每一天每一刻,他都深受学府厚土滋养着、“仲恺精神”激励着,珠水临风,壮怀激荡,形成他坚韧执着,永不言败的性格和品质,也为日后工作打下比较牢固的思想基础。1987年8月,在学院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系党支部书记张木兰老师,在给他的留言本上写着“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时刻激励着、鞭策着他不断努力、积极工作。
1991年,邓任涛来到东莞这片热土,踏入了中职教育的事业天地,1995年33岁时就被提拔为东莞市东城职业高级中学副校长。老校长语重心长,同事们期待目光,其责任之重,使他常常寝食难安。
1998年,东城区决定投资7000万元另辟新区为职校建一所新校园,而这时,邓任涛刚接过“接力棒”,主抓学校全面工作,上级也把学校发展壮大这一重担交给了他。因此他一方面在全国公开招聘优秀教师,为学校下一步发展提供师资保证,并结合本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积极调整专业设置,由原来的5个专业新增至8个专业。与此同时,做为新校建设的校方代表,每天都在旧校区、新校区两边跑,工作时间超过16小时。搬迁期间,为节省费用,他还亲自带领全校师生车拉肩扛,把所有教学物资在一周时间全部搬运完毕。不久一个占地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的美丽新校园矗立在旗峰山下。2000年5月,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几年来,邓任涛这位出色的校长先后被评为东莞市“学业、敬业、创业”青年标兵、东莞市优秀校长、广东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广东省“四五”普法先进工作者和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而每一次荣誉的获得,他都看作是新征途上的一次洗礼和推动力。
新校区建成后,邓任涛又提出建设“学习型、技能型、数字型、家园型”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奋斗方向。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致力于狠抓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为增加学生岗位和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在教职工中反复强调在中职教育办学中做到四个“凸显”,即凸显“以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特色,凸显为地方经济建设的服务特色,凸显经济发达地区中职教学“校企互动”的育人特色,凸显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仅这十年,该校共为地方输送8000余名毕业生,就业率达98.7%,为高职院校输送952名优秀中职生,岗前岗后培养学员12000人次。良好的毕业生素质赢得地方众多企业(包括港资、台资企业)的赞誉,形成了如需要该校毕业生就业的就得预订的现象。在任校长这十年中,学校每年都获得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比一等奖。
邓任涛始终不忘仲恺农学院导师的教诲,始终把自己当作在一个学生的角色,不仅完成了函授本科和在职研究生班学业,还不断钻研探索,并发挥教育教研的带动引领作用。近几年来,他的主要论著和科研成果有:《找准定位,继承发展、打好就业、服务、特色三张牌》在广东省职业教育管理暨邓任涛教育管理实践研讨会上专题论述;他撰写的《探索职中生心理特点,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获东莞市第六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经济发达地区职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课题获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二等奖,《创建中职“立体化”法制教育模式,优化德育管理》获广东省教育管理科学“吴汉良奖”二等奖;撰写《参照国家质量标准,创建“教育过程”质量控制体系》荣获全国优秀教研成果一等奖。他也因此成为广东省普教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名校长”的培养对象。“最好是一时的标志,更好是永恒的追求”这句话时时激励着他不断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