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广东教育头条 时间:2022-12-10
近日,由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下称“仲恺”)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师生精心摄制的纪录片《烽火岁月——抗战时期仲恺学校迁移史》正式发布,深情记述仲恺师生在抗战烽火中虽几经辗转仍护持学脉、弦歌不辍的动人故事,获得师生和校友的广泛关注。
该纪录片是仲恺推动落实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进一步做好校史资源的深度挖掘、保护与利用工作,同时开创性践行“三全育人”理念,并作为“课程思政”示范学院建设重要内容而悉心打造的成果呈现。
去年7月起,仲恺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成立“抗战时期仲恺学校迁移史”工作组,10余名师生分工,负责相关校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办学点调研及纪录片摄制等。在约一年半的时间里,工作组反复策划、认真筹备、多番打磨,先后赴云浮罗定、韶关乐昌等地进行实地取景拍摄和现场调研采访。

“前人在此学习文理学识、研究播种养桑,我们则用镜头记录历史,让画面诉说故事。”参与摄制的学生容铭浩感慨,在拍摄过程中,大家将所见、所闻、所想以真实而又不失趣味的方式呈现并传播到大众视野当中,同时,两代仲恺人在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相遇”,如同一次时空穿越,帮助今天的师生了解了更多校史故事。
先后5次修改脚本,素材量多达860G,230多个视频片段,21次摄制讨论,成片修改15次……摄制过程并不容易,仲恺师生克服重重困难,积累了大量视听素材,尽心尽力打造此次纪录片。据工作组介绍,部分素材因历史战乱原因而无法还原,最终通过虚实素材的混合剪辑、文字素材和特效元素的综合处理等手段,淋漓尽致地还原了这段波澜壮阔的烽火办学史。此外,部分历史信息在时间点、人物关系上较为复杂,师生们查找了不同的文献,确保信息准确到位。

“建校95年来,廖仲恺和何香凝先生的伟大革命精神,始终鼓舞激励着广大仲恺师生砥砺奋进。”仲恺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曾秀兰说,本次摄制虽经几番周折,但师生们用心用情复原学校部分办学史,是深入开展“课程思政”的鲜活范例。《烽火岁月——抗战时期仲恺学校迁移史》的发布既是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的一份“仲恺答卷”,也是充分展现仲恺“三全育人”成效的一份优秀实践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