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都市报 时间:2022-03-29
为持续推进岭南非遗文化进校园,激发学子对非遗文化的学习兴趣,日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省级决策咨询基地“岭南地方文化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结合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课程,邀请广东省省级非遗项目——咸水歌代表性传承人、广东咸水歌研究会副主席谢棣英老师莅校作《水上居民与广州咸水歌的前世今生》专题讲座。
讲台上,谢棣英头戴竹笠、肩挎竹篓,讲、唱结合,语言生动、形象;台下一百多名师生热情互动,掌声阵阵。谢老师先是介绍了仲恺建校历史与广州“水上人家”发展历史的渊源,随后围绕水上居民与咸水歌的渊源、水上人的衣食住行与咸水歌、广州咸水歌的艺术与特色、广州咸水歌的传承和发展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并在现场亲身演绎了《出海捕鱼》《月光光,照珠江》《大湾区的春天》等原生态和新创作的咸水歌,搭配水上人撑艇摇橹的活泼动作,生动地为师生们展示出咸水歌演唱的场景。
在互动环节,谢棣英耐心细致地解答了同学们关于咸水歌中衬词的使用、保育机制、创新传承等方面的发问,并对学生代表演唱的《出海捕鱼》咸水歌进行点评和指导,更现场教授大家演唱原生态咸水歌曲《卖鱼姑》。
近两年,学校致力助推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内弘扬与传承,大力促进校园传统文化的内涵建设和发展。2020年邀请广东省省级非遗项目“岭南陈氏针法”传承人、广东省中医院传统疗法中心主任陈秀华教授登上“仲恺讲坛”为师生授课;2021年,蚕丝文化创新研究院联合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举办“非遗传承人工作坊(粤绣)”开班仪式,邀请著名粤绣老师侯玉梅驻校,手把手为研究生开讲为期半年的粤绣学习班。
自成为全省高校首批“三全育人”体制机制试点工作单位以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将“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作为学校育人方法、育人模式和治理体系的一次深刻变革,着力探索育人新路径。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将实施德育铸魂、智育固本、体育强健、美育浸润和劳动教育淬炼五个行动计划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搭建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等平台路径,为学生提供更多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