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新闻网
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仲恺 >> 正文
媒体仲恺

南方日报(纸媒):小昆虫 有“大来头” 23岁青年在广州海珠发现新物种

发布时间:2022-02-24 23:26:08      作者:姚昱旸 曾献尼 龚慧枫   图片:   发稿排行榜 

来源:南方日报 时间:2022-02-24

近日,在广州亮相的昆虫新物种“海珠珐轴甲”掀起了一场人们对自然观察领域的关注:一方面,新物种的发现地点在市中心,实属罕见;另一方面,发现者是一名年仅23岁的年轻人。“在城市发现新物种,算是可遇不可求。”新物种的发现者朱江,从中学起便对自然观察领域充满浓厚兴趣,课余常往山里跑。2020年,朱江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毕业,成为海珠湿地的自然导师。

目前已知昆虫约占30%

去年夏天,广州海珠湿地自然学校园区内,朱江的同事在飞行阻拦器中挑出了一只仅有6mm长的昆虫。朱江一看便来了兴趣。他判断这是拟步甲科的昆虫,但模样十分陌生,无法判断其具体属别,“应该是比较接近于轴甲族的种类”。

可是,现存的轴甲族相关内容较零散,标本采集难度也很高,要弄清情况并不容易。在翻阅了大量与该属相关的历史文献后,朱江发现,“这一头标本存在新种的可能”。随即,朱江全力投入研究,开始了长达一个多月的野外采集。白天查阅文献资料,夜晚进行采集,通宵也是常事。

不出所料,小昆虫有“大来头”。在观察获取标本和模式标本之后,朱江确定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昆虫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海珠珐轴甲”。2021年12月,他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物多样性数据期刊》上。这是该物种在全球的首次发现。而该物种所属的珐轴甲属,则是中国的首次正式记录。

事实上,这是朱江第4次发现新物种。“其实昆虫的数量和种类非常多,目前已知的昆虫约占30%,所以发现新物种是很正常的事情。”朱江说。

呼吁更多人参与自然观察

13岁那年,朱江加入了学校的观鸟社团,常跟着老师到野外观察,从鸟类到昆虫,他愈加痴迷。2016年高考,朱江目标明确,“锁定”昆虫学这门课程,到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就读植物保护专业。

自然观察,也为他打开了一扇与世界交流的窗。“我特别喜欢观察动物生活,这也是一种交流吧。”到野外、到公园去走走,就是朱江的“能量源泉”。

除了兴趣使然,这也是他作为一名自然观察工作者的责任。“更多生物被知晓,让更多人意识到环境保护,人与自然才能真正实现和谐相处。”

在朱江看来,目前,中国的自然观察爱好者数量仍较少,应呼吁更多人参与进来。朱江解释,有了科普和专业培训,公众在日常观察中能以科学的方式进行记录,这些数据对分类学或生态学的研究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当然,要让自然观察成为一种新潮流,除了强调其价值之外,也要让这项行为变得有趣,“比如在校园开展自然观察,最好的方式并非增设一门学科,而是让学生在玩中学”。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官方微信

上一条:南方+:潮州成立中央厨房产业联盟 四海同享“最好的中华料理” 下一条:新快网:挖掘尘封的校史 重温昔日峥嵘 仲恺师生们的别样寒假


关闭

粤ICP备05008893号 Copyright ©2008 中国· 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邮编:510225 Tel:+8620-8900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