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新闻网
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仲恺 >> 正文
媒体仲恺

新快报:4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超2万人 仲恺大力培育精勤农民专业人才

发布时间:2020-12-18 16:45:20      作者:记者 王娟 通讯员 曾献尼 郭小娜   图片:   发稿排行榜 

来源:新快报      时间:2020-12-15

https://www.xkb.com.cn/article_636260

目前,广东省正着力抓好乡村振兴的各项重点工作,重点培育各类专业技能人才及农村创业领头人。记者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获悉,作为广东12家承担农业经理人培育任务机构之一的该校,积极为乡村振兴输出杰出农村人才。近4年来,该校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00多人,学成回乡后的他们,将所学应用于实际,不仅将自己的农业做大做强,还带领周边的村民一起致富。

解决种植难题 青年创业者带动周边农户齐创收

学员黄国业是一名农村青年创业者。2015年,黄国业返乡回广宁县富溪村,承包了50多亩连片田地种植水稻。

2017年,黄国业到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同年,黄国业利用广宁县优良的自然环境创立了一个生态米的大米品牌,由当初的自家种自家地变成500亩,亩产也由最初的300公斤变成600公斤,被评为“全省20佳种粮大户”。

2020年,他通过土地流传将水稻种植面积扩大至1500亩,进一步加强生产规模及效能,将一千多亩丢荒的土地变成了连片机械化、标准化的大米生产基地,每年为当地农民增收30多万。

创新种养模式 带动当地农户增收300多万

来自广东省陆丰市的李清焊,有多年的养鸭经验,到2018年,养鸭近5万只。

2019年,李清焊参加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业经理人培育培训班,学习农业与管理方面的知识。课程结束后,他将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自己的农业基地,成立了陆丰市智慧农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启动资金100多万,自己担任公司经理。李清焊又承包了300多亩荒田,投入70多万元升级自己的农业基地,将自家的鱼稻模式升级为稻、鱼、鸭共养模式。

发挥科技的力量 助农护农促乡村新发展

此外,该校乡村振兴学院为农户提供更为科学的农业与管理知识,借助科技的力量助力农业生产。

90后优秀学员廖永清,现为湖南积雨云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的植保队队长,每年喷洒作业面积近6万亩。而靠人力一天只能喷洒100多亩,无人机喷洒药物一小时即可完成60-70亩棉花田的植保工作,真正解放了生产力。截止目前他们的作业面积达三万余亩,服务范围遍布广东、湖南、河南、新疆等地。

学员们通过自身的努力,修路架桥盘活农田,改善农村环境,帮助周边村民创收。来自饶平的学员黄江涛主持修建大尖山、东坑山上山水泥路将近三公里。以前徒步上大尖山需要1个多小时,修成后开车10分钟便可到达山顶,盘活山林200多亩,每年为村民增收150多万。

聚集专家智慧 为产业发展提供服务指导

该校乡村振兴学院培育的学员如此优秀,并非个案。该校学员卓毅、李伟雄、莫俊生为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领头雁计划第三期第二批优秀学员的前三名,学员卓毅连续两次获得农业农村部优秀学员表彰。

据悉,该学院汇聚实力雄厚的培训师资队伍,在课程设置上,贯彻该校“注重实践、扶助农工”的校训,以农民的需求为指向,聘请经验丰富的农业企业高管管理加盟培训师资队伍。在教学过程中因地制宜,通过生鲜农产品配送基地规划建设、产品包装、冷链运输等内容,突出岭南特色农业与品牌的打造。

另外,乡村振兴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培训班学员交流平台的搭建。每一期培训班都召开学员交流座谈会,并且都由该学院领导主持。座谈会上,每位学员上台介绍自己在农村创业的状况、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畅谈新时代新农业的发展蓝图;各领导老师结合学员们提出的具体问题,运用国家最新相关农业政策给予解答。精彩的点评在学员的心中产生共鸣,激励大家奋发向上,坚定大家在将农业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决心。

扎根南粤大地的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正努力培育一批又一批的“三农”工作专业人才,引导协助他们用新农人的智慧和科技的力量,为乡村振兴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撑。正如学员曾圣钧所说:“农村将成为引人入胜的天地,农业也将成为令人向往的产业,农民更是将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这不只是亿万农民的向往,更是习总书记心之所系。我相信,农业经理人,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我们也相信,农村一定会成为大家向往的美丽乡村,成为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的热土。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官方微信

上一条:人民日报:仲恺:培育农民专业人才 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条:南方都市报:培育精勤农民专业人才,仲恺助力发展精细农业


关闭

粤ICP备05008893号 Copyright ©2008 中国· 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邮编:510225 Tel:+8620-8900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