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新闻网
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仲恺 >> 正文
媒体仲恺

南方+:乡村振兴之专家风采⑭|刘冠明:坚定新“稻”路,为广东水稻产业振兴砥砺前行

发布时间:2019-07-02 08:27:52      作者:南方+   图片:   发稿排行榜 

来源:南方+ 日期:2019-07-02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907/01/c2377941.html?colID=6579&code=200&msg=%E7%99%BB%E5%BD%95%E6%88%90%E5%8A%9F&evidence=5b7933b0-ca63-4887-ab9f-b0fe5dd1a4ad&firstColID=6579&appversion=5300&layer=6&share_token=&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date=bnVsbA%3D%3D

乡村振兴,急需发展新动能,人才和科技更是重要支撑。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广东一直站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前列。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这几年也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扎实的举措,全面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尤其是各专家团队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广东农业领域树立起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为深化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很好的模板和借鉴。

为更好地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落实广东“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及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工作,南方农村报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党委宣传部特在 南方+乡村振兴频道开辟“仲恺专家风采”系列报道。

让我们一起走进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这些科技“牛人”,感受他们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用科技创新引领广东农业产业的故事。

“中国粮,广东稻。”中国水稻育种看广东,广东水稻的培育水平非常高,引领着国内常规稻和杂交稻优质化的潮流,作为专注于广东水稻育种的一员,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副教授、种业硕士点带头人刘冠明自豪地说。

稻谷是国人的第一口粮,水稻育种研究的重要性始终未变。刘冠明已在水稻育种方面的研究扎根25年,说起其中的心得,他只用了两个字“专心”。

仲恺在水稻育种方面的研究一直秉承着深耕研究、合作共享的原则。在振文等前辈打下的科研基础上,刘冠明接过仲恺水稻育种研究的重任,带领团队与其他育种单位合作在有机绿色种植水稻、优质常规水稻、优质杂交水稻品种选育研究工作上砥砺前行。

 

结缘有机稻,情系“优质”水稻育种

刘冠明本科、硕士和博士都是学的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与水稻育种为伍,要有一干到底的气势。为加深自身学术的专业和深度研究,刘冠明在日本国际自然农法研究开发中心留学了一年,当一名虔诚的访问学者,自此与有机稻自然农法结缘。

回国后,顺着国家推行肥料零增长、负增长的种业种植政策指引,刘冠明带领团队着重研究有机种植水稻育种及栽培,争取把有机稻育种作为仲恺在水稻育种方面的优势和重点项目。

“有机水稻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原理,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生长过程。” 刘冠明介绍到,但有机并不代表完全不施肥、不喷药,而是用一些有机产品和微生物来做肥料或农药,有些农户听信了有机农业就是不施肥、不打药,庄稼虫子都长满了,也不去解决,最终肯定是没产量。农户渴望新技术,但又缺乏基本的科学常识,也缺乏适应有机种植的品种,这是目前有机农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们进行的有机水稻育种,是在低氮施肥的基础上,结合有机种植技术,进行反复筛选,选育出既能适应于有机种植,又能在常规种植下达到绿色高效生产的优质水稻品种。” 刘冠明说,其团队已选育了一大批符合目标的品系并进行了应用示范,目前这些水稻品种主要以企业应用为主,已和几家企业合作在惠州和韶关等地推广种植了1万亩左右,虽然面积不大,但产量较一般品种有显著提高。

除了有机稻育种研究,在优质常规水稻和杂交水稻品种选育上,刘冠明团队也取得有效成绩,据刘冠明介绍,目前这两种品种育种都是采用现代分子育种技术和常规技术相结合,在选育优质亲本的基础上,选育香、软、丝苗型品种等优质杂交水稻品种。

近年来,刘冠明团队主持或参与选育了齐粒丝苗、齐丰占、珍优160、珍优9611、荃优青占、吉优黄占等水稻品种10多个。部分品种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齐丰占推广近20万亩,齐丰占,珍优9611,荃优青佔等品种均为国标一级以上优质米品种。

成果来之不易,下田实践服务乡村是硬道理

“水稻产业的振兴,培育真正懂技术的农民是重要环节。”刘冠明说,为此他带领团队的积极参与罗定市、韶关市、河源市、江门市、增城区、番禺区、从化区等多个市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此外,团队多人是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以及多家农业企业的技术顾问或合作研究员。

“做育种的不愿意下田,怎么做呢?”刘冠明针对现在的年轻科研人员不愿下田实践的现象表示担忧,他的导师曾教导说,做育种首先要把自己当农民,多下田实践,来增长自己的才干,毕竟最终是要从田间看效果的。“任何一个品种出来,都是十年以上下田实践的辛苦和汗水换来的,一个好的水稻品种更是来之不易。”刘冠明说,乘着乡村振兴的大好机会,他鼓励现在的年轻科研工作者多下乡实践,自己也是长期扎根在乡间地头。

据了解,仲恺水稻育种研究团队是在谢振文等前辈的带领基础上组建的团队,谢振文从事水稻育种研究30余年,主持选育了矮秀占、齐丰占、珍优160等品种(组合)通过了广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参与的“优质、丰产、抗病两系杂交稻培杂双七的选育与应用”和“优质稻丰八占及其衍生系列品种的选育与应用”均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参与的“优质稻茉莉新占的应用推广”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

承接上一辈的重任和荣誉,刘冠明必须走出新时代仲恺的新“稻”路,在水稻育种研究上更加奋力耕耘。近年来,他参与主持了9个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比如华南水稻生态育种代表品种的生理生态特征研究与新品种选育、适合轻简栽培、机械化收割的水稻新品种筛选培育、农业部超级稻新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项目-华南超级常规稻生理特点分析与栽培技术集成及新品种选育项目等。

“在乡村振兴服务方面,我们更多是与企业合作为主,通过企业项目的实施和需求,与农户连接。” 刘冠明介绍道,他们以学校+企业+农户相结合的形式,仲恺提供品种和技术指导,为相关企业培育特色产品,为农户增加收益。“我们已在惠州对接了几个贫困村,推广优质品种,通过一村一品的形式,结合企业资本的介入,让农户种植水稻无后顾之忧。” 科研做指导,企业做桥梁,农村产业振兴才有希望。

“将来,我们团队要在发展高效的水稻育种技术基础上,争取选育出更多优质水稻品种。另一方面,要把我们的品种实现产业化,与相关企业和机构合作,把我们的科研成果转化成现实产品,增高农民收益,提高企业效益,为广东的水稻产业尽自己的一份力,为乡村振兴做好科技服务。”刘冠明表示。

瞄准水稻产业振兴,致力于育种精准化

“前些年,广东水稻研究侧重在产量的提高,品质的提升重视不够。虽然近几年广东的水稻平稳发展,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市场上对优质稻米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广东水稻育种面临许多问题”刘冠明担忧的告诉记者,广东稻业如何从产量的较量到产量与质量并重的崛起,广东水稻育种人正在接受新挑战。

尽管广东有象牙占、美香占、软华优系列等优质品种,但由于各种原因,离满足社会需求依然有很大距离。

“丝苗米是广东地区传统的优质大米类型,因为它晶莹透明、米饭软硬适中、芬香可口,深受人们喜爱。” 刘冠明表示,目前广东水稻产业发展的危机不仅仅品质,更在于产业的振兴。在过去,传统的增城丝苗、马坝油粘是驰名中外的优质稻种,但传统的许多优质品种,往往产量不高,容易倒伏,仅仅依靠传统农家品种已无法支撑起现代丝苗米产业的发展。

据悉,针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和广东丝苗米产业发展的瓶颈,广东省科研单位联合在2018年4月28日成立了广东丝苗米产业联盟,该产业联盟重点开展广东丝苗米品种资源的收集保存、新品种培育、广东丝苗米有机、绿色、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区域布局、品牌打造等工作,进一步推动广东丝苗米产业发展。

随着国家和广东省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广东水稻产业正面临着重大整合机遇。仲恺如何在浪潮中凸显自身的力量和优势呢?刘冠明表示还有很多需要努力的方面,这些也是仲恺水稻育种团队未来要攻克的难题。

“如何让优质常规稻产业与效益更有效结合,让资本更轻松的介入,我们想在优质常规稻研究方面做出点不一样的动静。” 刘冠明说,仲恺整合已有的企业项目资源,加强水稻育种的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扶持水稻“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发展,构建“科研院校+企业+农户”的科企紧密结合的创新发展模式,实现水稻种业发展更高效益化。

如何提高水稻育种的精准化,是刘冠明团队需持续努力的另一重点方向,针对目前育种不精准化的问题,刘冠明表示,他们积极引进人才研究应用许多高新育种技术,如分子标记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打造强有力的技术壁垒,实现育种的精准化。

【策划】曾献尼 胡念飞 龚慧枫

【执行统筹】喻淑琴 郭小娜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李小兰

【视频剪辑】南方农村报实习记者 陈薇

编辑 陈振兴本文记者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官方微信

上一条:廉江电视台:仲恺动物科技学院院长林蠡教授到我市调研 下一条:学习强国广东平台:【思政教育】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着力推进“四结合一体化”思政课改革


关闭

粤ICP备05008893号 Copyright ©2008 中国· 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邮编:510225 Tel:+8620-8900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