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 时间:2019-06-24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906/24/c2350474.html?colID=null&code=200&msg=%E7%99%BB%E5%BD%95%E6%88%90%E5%8A%9F&evidence=585e6e11-5116-405a-9a83-dc9caf5045a6&appversion=5510&firstColID=2038&from=singlemessage&layer=3&share_token=NzA0ODRlZjktYzJkOS0xMWU3LTgyNjUtNmM5MmJmNDcxMzA4&date=bnVsbA%3D%3D
在广袤的南粤大地,一批又一批各行各业敢担当、敢作为的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扎根基层,以服务“三农”为己任,踏遍青山绿水,行走在田间地头,用科技的力量有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帮助农民造血扶智、脱贫致富,用汗水和智慧书写科技兴农富民的炫彩篇章。
新时代的大背景下,科技工作如何发力,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自1999年推行以来,广东省积极响应,深入开展。多年来,省科技厅将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建设了农村科技特派员库、科技支撑成果库和贫困村科技需求库,安排农村科技特派员进行“点菜下单式”精准对接。2018年,全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入库总数达1.4万余名,汇编实用科技成果1000余条,打造新时代农村科技特派员的“广东模式”。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农村科技特派员有力激发了农村创新创业活力,为乡村振兴点燃人才引擎。南方农村报在南方+乡村振兴频道特别推出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系列专题报道,展现广东农村科技特派员群体在服务三农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丰硕的人生收获和闪亮的创新精神。
第二期推出中国园艺学会猕猴桃分会副理事长、广东省遗传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生物科普与生物学教学研究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高校本科生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梁红教授,走进他上山下田谋科研“落地”、服务产业促农民增收的心路历程。
广东猕猴桃主产区——河源市和平县的一处农户基地里,规整的猕猴桃植株纵横交错,曼妙的枝条缠绕上棚架,藤蔓下隐藏着累累果实。梁红又一次来到这里,顶着烈日,仔细观察每棵猕猴桃树的长势,针对现阶段猕猴桃生产管理、精准施肥、病虫防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农户进行解答交流。
作为一名广东农村科技特派员,梁红长期在猕猴桃育种研究、高效栽培以及推广示范等方面潜心钻研,带动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
梁红就猕猴桃存在的问题与农户进行解答交流
梁红多次来到农户种植的猕猴桃园调研
组建一支团队,培育多项成果
自1989年投入工作以来,梁红就在农业农村领域“精耕细作”。从最初与菜心和白菜打交道,成功培育了一批产量高且适合南方推广种植的叶菜;到与银杏为伴,选育出当时广东省唯一的银杏新品种,获得了广东省科技创新三等奖,荣获“广东省科技扶贫先进个人”;时至今日,他常驻猕猴桃基地,呕心沥血二十年,示范推广猕猴桃新品种,解决产业发展问题,在广东猕猴桃核心种植区和平、南雄等地“大展身手”,结下的累累硕果,受到广大农户的认可与青睐。
猕猴桃本是我国原产特色水果,却被新西兰抢占了先机,长期垄断猕猴桃高端市场。梁红告诉记者,主要原因是国内对猕猴桃的系统研究和产业化栽培起步晚,1992-1993年间,全省猕猴桃的栽培面积和产量都在大幅减少,只有和平县等少数地区仍保持稳定发展,但当时和平县的猕猴桃生产同样正遭遇窘境,果实成熟期集中于高温季节的7-8月,导致采后易破损、易发酵变质、耐贮性较差等问题日益突出;由于栽培技术落后和经营管理粗放,导致产量较低和品质较差,经济效益下滑。
1999年,为打破猕猴桃生产窘境,梁红组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猕猴桃研发团队深入猕猴桃主产区——河源市和平县,课题组赶往和平县进行资源调查,他当时设想,“如果有不同的采收期的猕猴桃品种来搭配,这样就既能适应人民市场的需求,又能解决农户统一收藏储存的难的问题。”可以说,不同采收期的各类猕猴桃品种的合理搭配已成为和平县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于是,梁红组织团队开始进行猕猴桃的育种研究和高效栽培问题。
寒来暑往,梁红和他的团队深入调查研究,先后培育出“和平1号”、“和平红阳”、“和雄1号”、“仲和红阳”四个猕猴桃新品种,开创了广东省自主培育猕猴桃品种的新征程,实现广东省猕猴桃产业早、中、晚不同熟期和不同档次品种合理布局,既适应了市场需求,又解决了农户集中销售价格下跌的问题。
2010年,组建广东猕猴桃产业科技特派员团队,带领团队对全省猕猴桃产业深度调研,结合地方特色、地方优势发展地方主导产业,积极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树立了广东猕猴桃种植、营销的模范标本,也引起了地方政府对猕猴桃产业的重视。
梁红给种植户宣讲猕猴桃栽培技术
服务一批产业,带动多地经济
原本和平县下车镇云峰村是个贫困村,种植的猕猴桃单位面积产量低、效益低,团队通过建设专业合作社加强产业组织化,采用山坡地猕猴桃高效栽培模式,更新种植的猕猴桃品种,令云峰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猕猴桃亩产单位面积产量翻了一倍多。如今村里家家户户实现“脱贫摘帽”。目前,和平县猕猴桃种植面积5.2万亩,占全省90%以上,年产值约4.5亿元。随着近年总产量涨幅上升的趋势,辐射带动周边龙川、仁化、阳山、连南、南雄等地逐年增加猕猴桃种植面积。
“要结合地方特色、地方优势发展地方主导产业,猕猴桃是和平县的主导产业,更是和平脱贫致富的推手。”据悉,目前全省猕猴桃种植面积约5.8万亩,和平县就有5.2万亩,占全省的90%以上,和平县年产鲜果3.1万多吨,年产值约4.5亿元。随着近年总产量涨幅上升的趋势,已带动猕猴桃产业向周边龙川、仁化、阳山、连南等县扩展。此外,清远山区县、韶关的仁化、始兴、南雄猕猴桃种植面积也都在逐年增加中。
“猕猴桃营养价值高,市场效益也高,每家每户只要种个三五亩,就基本能保障生活开支。尤其是近年研发的新品种推广效果明显。”梁红说起猕猴桃品种,如数家珍。他主持培育的“仲和红阳”受到业内赞誉,品质优良、口味佳,是广东省内唯一可以媲美国外优质猕猴桃的品种。“亩产值最高可达到7万,市场每斤售价在25元以上,始终保持国内最高售价。可以为果农带来了直接而丰厚的经济效益。”
农业情怀深种的梁红,科研事业不仅停留在实验室的育种上,在全省各地的猕猴桃基地也经常能看见他跟农户交流经验、帮助农户解决难题的身影。“梁红教授的技术指导让我受益匪浅,家里的果园收益提高不少,让我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创业20多年来艰难维持的果场的和平县青州镇赖先生谈到,在梁红的建议与帮助下,自家果园种植了新选育的“和平红阳”和改进型的“仲和红阳”猕猴桃品种,产量和价格均呈现出质的飞跃,目前,赖先生一家年纯收入已达到200万元,也因此成为当地有名的猕猴桃生产技术能手和艰苦创业致富的典型。
“广东猕猴桃只有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才能真正成为农民的‘致富果’,实现猕猴桃产业的振兴。”梁红说道。猕猴桃产业的发展任重道远,梁红多年来一直坚持着初心。在帮助农户改善和提升猕猴桃种植技术,加强对猕猴桃产业链的研究,鼓励企业、农户充分运用猕猴桃产品的市场效应方面呈现“量”“质”齐升局面,梁红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
梁红给农户示范猕猴桃高位嫁接技术
科技兴农 品质助农
作为广东猕猴桃产业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组织领导者,梁红连任第二、三、四届中国园艺学会猕猴桃分会副理事长至今,并当选新成立的全国猕猴桃科技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和广东猕猴桃产业联盟荣誉理事长。
长期服务于基层生产第一线的他,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的多项猕猴桃研发和推广项目之余,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猕猴桃技术培训,农户参与人次达2000人,甚至还在科研经费上给予支持。带领的科技特派员团队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成长,同时也为地方培养各层次的生产能手和专业技术人才。包括高级农艺师5人和农艺师4人,他们中产生了全国人大代表2人(第十届、第十二届)、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2人、广东省三八红旗手2人、广东省百佳新型职业农民2人。
梁红给农户进行猕猴桃技术培训
“解决猕猴桃产业的发展问题,离不开当地农业技术人才。”梁红将继续扩大研发团队规模,通过以老带新提高团队整体实力,实现知识传递,保证该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接下来,在广东各个种植区加强种植技术培训和技术人才培养,扩大我省的猕猴桃产业队伍,提高全产业科技水平。”
“下一步,将把研发和推广结合起来,更好地助推猕猴桃产业发展。”梁红道出了自己内心的猕猴桃产业发展蓝图,筹划建设广东猕猴桃核心种质资源库和新品种选育基地,夯实猕猴桃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研发平台,并扩大广东猕猴桃产业规模。继而打造和平县猕猴桃产业化示范基地,组建经省科技厅认定的服务于全省猕猴桃产业的科技特派员团队和广东省(猕猴桃)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主产区和平县建立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站。
为响应全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梁红表示,将继续以猕猴桃研发为重要抓手,结合当地精准扶贫,推进广东猕猴桃产业做大做强,为乡村振兴和产业升级做出新的贡献。
梁红在基地与农户交流猕猴桃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