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新闻网
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仲恺 >> 正文
媒体仲恺

中国改革报:于珠水之畔 育农林英才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改革创新纪实

发布时间:2019-06-21 17:39:53      作者:中国改革报 记者 雷云锋 梅超   图片:   发稿排行榜 

来源:中国改革报       日期:2019-06-21

http://www.crd.net.cn/2019-06/19/content_24754607.htm

□本报记者  雷云锋  梅超

核心提示  集云山之神秀,汇珠水之灵气。作为一所以伟大爱国主义者廖仲恺先生名字命名、列入全国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广州的仲恺农业工程学院92载风雨砥砺,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特别是农林英才。

近年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以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基地为目标,积极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谱写出改革创新发展的新篇章,探索出农林英才培育的新路径。

几千年来,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农林产业生生不息。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农业工程技术的发展,从传统农业开往现代农业的这趟快速列车,承载着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和国计民生的安稳和谐。而优秀的农林人才,便是这趟列车的“引擎”,决定着它前行的速度。

作为培育农林英才的摇篮,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广州的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以92年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国共合作时期及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之路。目前,历经风雨的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已成长为一所以农、工学科为优势,农、工、理、经、管、文、艺、法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省属本科大学,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其中包括基层农业技术人员、专家学者以及省部级领导干部,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溢滔、原农业部部长陈耀邦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百年传承,薪火相继。近年来,学校坚持改革创新,把握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契机,在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的布局中英姿勃发绘蓝图,于珠水之畔吟诵着农工学科发展的动人华章。

把握契机优势互补

共建粤港澳创新人才高地

人才,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引擎,这为广东高校发展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将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有利时机,推进合作办学,共建创新人才高地。

风起南海,潮涌珠江。

在播种希望的早春二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大幕正式拉开,为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创造了政策契机。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得风气之先的地方,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表示要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开放。

“国家和广东省都明确了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我们必须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宋垚臻告诉记者,随着粤港澳合作办学的推进,高校之间的竞争也会愈发激烈。“我们要明确自身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定位,找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寻求政策支持;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推进课程改革、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进程,从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多年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一直高度重视对外合作,有着丰富的合作经验和丰硕的合作成果。去年以来,学校加快校地合作步伐,与梅州市政府签订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框架协议,既可为当地企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也能在一线及时转化教师科研成果,从而倒逼教学改革;延展校企合作广度,与华大基因、腾讯、碧桂园农业控股等知名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共同制定育人标准、开发校本课程、开展实习实训,在为企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的同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实现了首次就业率95%左右、总体就业率100%;开展校校合作,先后与英国利物浦大学、诺丁汉大学、布鲁内尔大学、布莱顿大学、爱丁堡龙比亚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圣道大学、密苏里大学,加拿大圭尔夫大学,澳大利亚中央昆士兰大学,新西兰林肯大学、梅西大学,日本创价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工业大学,德国富克旺根艺术大学,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等建立了友好互访、人才培养及学术合作关系。

“我们的优势就是可以培育优秀的农业人才,这是与港澳地区高校互补的。合作主要涉及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两个方面。”宋垚臻说,“在与港澳高校开展人才合作中主动学习他们教育国际化的经验,借鉴他们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好现有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共享优质资源、共建特色课程,借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发展。”

在科研合作方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校长程萍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我国现代种业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她认为,广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地带,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国际一流科技资源的集聚中心、丰厚的科技创新链中端资源和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而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为代表的人才培养基地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走廊,也可以为种业国家实验室提供人才支撑。“要紧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加快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尤其是在分子育种方面,要加强全能型人才的培养。”程萍表示。

机会一触即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粤港澳合作办学中,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可以介入的机遇很多,而他们当前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认真学习领会政策精神,从中找到最好的结合点,申报科研项目,进行联合攻关,实现共同发展。

立足优势致力创新

培养仲恺特色优秀人才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儿,不揽瓷器活儿。不管是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合作办学的契机,还是面对广东省推进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的教育区域布局,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领导班子都十分明确,要乘着政策的东风发展好学校,就必须弘扬“注重实践、扶助农工”的校训精神,立足优势,致力创新,练好内功,提升发展意识,加强自身建设。

92年前,创立之初的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以首任校长何香凝“注重实验、扶助农工”的办学理念为指导,继承和弘扬廖仲恺和何香凝的爱国精神,传承办学传统。历经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的洗礼,直到今天,红色基因一直流淌在仲恺师生的血液中,他们心怀家国情怀,德技并修,成为独具仲恺特色的优秀人才。

艺术设计学院黄丽燕老师,身患癌症,一边化疗一边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拄着拐杖上讲台,感动了无数师生,先后荣获“广东省敬业奉献好人”“感动广州的老师”“广东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南粤优秀教师、人文学院院长曾秀兰,从2011年开始关注乡村治理并进行相关的调查和研究。2015年,她指导的乡村治理选题的项目荣获大学生“挑战杯”省赛特等奖、全国赛一等奖,自此她每年都指导相关主题的“挑战杯”竞赛并获奖。近10年来,她一直梦想着能“构建乡村治理的理想国”,并一直这样努力着、奔走着。

外国语学院院长李磊教授,30多年来坚守讲台,用自己的教学情怀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仲恺学子。他说:“课堂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更是引发学生共鸣、促使学生思考的艺术空间。”他也一直用行动践行着承诺,感染着满园桃李。

人才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无价之宝。记者在学校采访时,看到了一张获“全国高校校报好新闻奖”图片类二等奖的照片,照片上宋垚臻书记亲切搀扶欢送退休老教师,感人至深。正是这样温暖的关怀、亲切的问候,让学校老师有了归属感和认同感。

“人才是我们的立校之本。”程萍告诉记者,这么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学必须有大师、必须有人才,这是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学校创新人才引进与评价机制,制定了“优秀博士引进与管理办法”等文件,启动“百名博士计划”,一方面激发在校优秀博士的活力,留得住、用得好一批年轻博士,形成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氛围;另一方面引进优秀人才,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学校陆续柔性引进了8名院士、3名国家杰出人才,并将于今年引进150名~200名博士。同时,学校在本校人才选拔中改革创新,与传统的“论资排辈”说再见,坚持唯才是用,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打造了一支德才兼备、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

学校坚持“放、管、服”改革,不断强化硬件建设,采取大量引进高素质人才与培育校内人才“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实现了科研与教学工作创新开展。学校陆续成立了由院士领衔的现代农业工程创新研究院、现代种业研究院、智慧农业研究院、动植物疫病研究院、健康养殖研究院等,搭建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平台,为相关省级平台、国家级平台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拥有广东省“强特色”学科3个,广东省重点学科4个,珠江学者设岗学科7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各类科研平台55个,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7门;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任教师450人,拥有硕士学位以上专任教师883人;现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珠江学者2人,广东省教学名师3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2人,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15人,广州珠江科技新星5人,广东省科技创新团队6个,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7人等。

创新,驱动变革;创新,引领发展。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立足优势,在学科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特色等方面多措并举,培育出独具特色的仲恺人。他们以仲恺精神为犁,在祖国大地上辛勤播种、耕耘、收获……

点滴浸润专业深耕

以人才振兴带动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而农业院校拥有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的优势和平台。

“我们要认真学习,将更先进的理念和模式带回去,带领更多农户脱贫致富!”5月中旬,“青创10万+”广西田东县致富带头人仲恺培训班在佛山顺德碧桂园集团总部举行开班仪式。田东县致富带头人代表、田东县聚福园现代农业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经理陆永标高兴地说,这次仲恺培训班是他们全面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重要机会,对今后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探索产业发展路径、实现产业振兴至关重要。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人才振兴则是实现产业振兴的关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起点新征程,也是农生学子大展身手的绝佳机会,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住这次机遇,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练就专业技能,精准把握时代动向,为服务乡村振兴、响应国家号召做好充足准备。”为提升仲恺学子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学校农业与生物学院党总支书记陈丹雄为学生们讲授了主题为“乡村振兴的时代意义与规划蓝图”的党课,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乡村振兴的时代意义,为同学们讲解乡村振兴的关键着力点,提醒同学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要顺应社会及时代浪潮,勇当时代弄潮儿。

学校还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在仲师大讲堂上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为题,从改革开放40年我国农业科技主要成就与难题、新常态下我国农业科技面临的形势与主要任务、如何培养高水平农业人才实现乡村振兴等三个方面,进行由浅入深的阐述,可谓是一堂学术盛宴。

点滴知识,浸润心灵。仲恺学子们深知,一个人只有蹲得下去,才能站得起来。作为农业院校的学子,应该以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牢牢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为祖国美好乡村的建设添砖加瓦。

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宋垚臻告诉记者,学院坚持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一方面依托本科大学的优势培养通识型乡村产业人才;另一方面主动对广大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进行方式多样的职业培育,打造“双向互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提高农业从业者的综合素质。

2016年,学校成立了集社会服务、人才培育和行动研究三位一体的“三农”培训基地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创新平台——广东省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每年为广东省培训1万多名新型农民。2017年,基地被原农业部批准为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是广东省首批获此殊荣的本科院校。近两年来,基地积极承担了全省超过70%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

宋垚臻表示,学校将充分发挥和整合现有办学优势,通过积极承担“头雁工程”项目培训,大力实施包括农民企业家、农民职业经理人等在内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有序开展“粤菜师傅”“乡村工匠”等乡村技能人才培训,利用高校继续教育优势提升农村人才学历培训等四类途径方式,着力打造“一懂两爱”的高素质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引进来”培养,“走出去”指导。学校还组织各专业方向的老师带着技术深入乡村,对猕猴桃、鹰嘴桃、花生、玉米等产业的发展进行技术服务。目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老师们已把技术支撑的触角伸向了广东省100多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抓住了乡村振兴的“牛鼻子”,通过技术对接,指导产业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智慧农业是广东农业实现弯道超车的有力抓手。一直以来,我国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施用主要凭经验,利用率低(氮肥33%、磷肥24%、农药35%),环境污染严重,农产品安全问题频发。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有一位研究农业无人机的专家,他叫唐宇。针对上述问题,他联合浙江大学等国内科研院所,围绕农业专用无人机及飞控系统、无人机机载信息快速感知技术及装备,以及肥药精准管理和作业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农田信息快速获取与肥料和农药的精准喷施装备,实现了通过无人机对植物生长状况、养分和病虫害信息的快速获取,用于指导精准的肥药管理,实现了化肥和农药减施增效。

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新起点,在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这片读书治学的宁静校园,一段段动人的粤港澳合作办学故事正在讲述;一个个仲恺人正全力以赴,发挥优势,奋力挥动助力乡村振兴的翅膀,积极投入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官方微信

上一条:省教育厅: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召开学期末学生工作会议 下一条:省教育厅: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与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关闭

粤ICP备05008893号 Copyright ©2008 中国· 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邮编:510225 Tel:+8620-8900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