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为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及时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10月3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开展了系列专题学习与集体备课活动,在全院范围内掀起了学习热潮。
学院党总支高度重视,率先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党总支书记姜晓丽强调,全院要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深刻把握“十五五”规划建议的战略部署与理论创新,将其全面融入思政课教学,做到深学悟透、融会贯通。院长蔡立彬指出,要坚守“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政治本色,以全会精神引领思政课改革创新,切实提升育人实效与时代吸引力。副院长秦抗抗表示,要将全会精神作为科研方向指南,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等重大命题开展精深研究,产出高质量学术成果。副院长李增添提出,要推动全会精神与思政课程深度耦合,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导向,引导学生投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践。
在党总支的带动下,各教工党支部迅速响应,围绕“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研讨。
教工第一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董凌波系统宣讲了全会的重大意义与战略部署,深入解读“十五五”规划建议,强调要引导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理论逻辑与历史必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林细莲聚焦“三农”工作与制度创新,结合科技特派员制度案例,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出要增强学生投身乡村振兴的使命感。
教工第二党支部通过线上召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集体备课会。党支部书记常红领学后,与会教师围绕运用唯物史观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结合“新质生产力”阐释生产力理论、通过国家治理现代化案例深化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提出了案例教学、专题研讨等多元化教学创新方案。
教工第三党支部召开专题学习研讨会。中共党史党建教研室吴宇翔建议系统梳理从“一五”到“十五五”规划历程,通过中美比较视角阐释我国制度的战略连续性与前瞻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张颖聚焦“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原则,通过历史对比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大意义。
教工第四党支部的两个教研室立足课程特点,分别举行集体备课会,致力于将全会精神精准、生动地融入每一门思政课。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在集体学习后展开深入研讨。李朗、李素雅、张瑜等探讨将“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梯式发展”融入绪论教学;曹兰胜、周训梅侧重农业农村现代化内容与专业特色结合;赵伊关注社会文明提升与人生价值、中国精神章节的融合;杨玮玉建议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个人责任。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在董飞武主持下集体学习全会公报,形成了三大教学举措:一是议题引导,将宏大叙事转化为学生关心的身边议题;二是案例教学,用青年科技团队、学生直播助农等鲜活故事增强感染力;三是模拟实践,通过校园治理仿真等互动环节深化理论理解。
教工第五党支部组织专题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教学中心李婧强调要将全会提出的重要原则系统融入教学全过程;罗碧璇、谭慧施提出围绕“科技自信、文化创造、安全发展”等议题开发实践项目。军事理论教研室许二梅强调要深化政策理解,结合“百千万工程”等实践增强学生制度认同;徐琴、史若男提出运用短视频、新闻播报模拟等形式创新教学方法。
通过本轮系统深入的学习研讨,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职工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明确了方向。大家纷纷表示,要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育人实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不断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努力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