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新闻网
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 正文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石仲泉: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复兴之路

发布时间:2011-04-28 15:16:43      作者:2011年04月27日 《河北日报》   发稿排行榜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0年光辉历程。90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本报自今日起在本版开设“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专论”专栏,陆续刊发系列文章,对中国共产党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等进行深入阐述,引导人们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民族的重大贡献,更加自觉地凝聚在党的旗帜下,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而努力奋斗。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担当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此,必须首先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革命胜利后,要彻底改变国家贫穷落后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9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复兴之路,既无比波澜壮阔,又异常艰辛曲折。

党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艰苦卓绝斗争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即投入迅速到来的革命洪流中。第一次国共合作本来推进了孙中山倡导的北伐革命的大好局面。但大革命后期的国民党统治集团背叛孙中山的联共政策,对共产党和革命人士实行疯狂的屠杀和镇压,继续维护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不仅没有改变,甚至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更加深化,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和压榨更加厉害;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步履维艰。共产党人不得不单独地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异常艰难、复杂的情况下进行的。尽管党从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但怎样结合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却并不容易。这是一个艰辛的探索过程。面对反革命武装力量的强大和残暴,革命不能不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党长期处在农村,斗争环境十分艰苦,但最初并未认识到要实现工作重点的转变。党作为共产国际的下属支部,对实际主导共产国际的苏联共产党的指导意见不能不执行,缺乏独立自主意识。处于幼年时期的党,对这些问题很难正确把握,在大革命后期和土地革命前期不可避免地使革命遭到严重挫折。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它批判了使革命陷入绝境的“左”倾错误领导,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实际核心领导地位,中国革命开始转危为安。土地革命战争后期至抗日战争后期的10年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对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不断总结,对中国社会的现状和历史、对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这主要表现为:一是在实践方面,探索到“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毛泽东等共产党人,率先在井冈山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建中央苏区等10多个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抗战时期,毛泽东进一步阐释了中国革命走这条道路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能性,深刻地论述了这条道路是中国革命胜利之路的基本经验,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大法宝”看作中国革命道路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二是在理论上更为全面、系统、深入地回答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毛泽东等领导人在《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中,精辟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领导权、动力、前途、发展阶段、总路线,以及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和政策等诸多重大问题,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

由于实践中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和理论上构建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全党对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深为赞佩。党的七大将作为集体智慧的、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成果之大成的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它的指引下,党不仅为中华民族在近代第一次打败外国侵略者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取得解放战争的辉煌胜利,创建了新中国。

党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经历了胜利和挫折的双重变奏

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是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时期。在中国搞建设同干革命一样,马列主义本本里没有现成答案,其他国家的经验和过去干革命的经验不能照搬照抄,只能继续通过实践探索。这是一个比革命更为艰巨的任务。这期间,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三大主要成就。一是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探索出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意味着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是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后,开展全面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三是通过总结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国防和外交等诸多方面形成了不少正确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丰富了党的指导思想。党在这个时期的成就初步改变了国家面貌。

在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除了由于特殊国情外,还由于巨大的国际压力和紧张的周边关系,在理论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有很大局限。在制度建设上,由于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不健全等诸多原因,自1957年始的20年间,社会主义建设不断遭受曲折和挫折,特别是3年“大跃进”和10年“文化大革命”两次全局性的失误,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造成了严重灾难。

中国共产党毕竟是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负责任的政党,在认识到问题后,既努力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又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为改革开放做了诸多方面的重要准备。这一时期尽管走了“S形”弯路,但辩证地看待这段历史,无论取得的成功还是经历的挫折,无论正面的经验还是负面的教训,都为后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奠定了基础。历史的发展不可能笔直又笔直,它是党的90年历史之螺旋式发展很难跳过去的一段。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辟了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光明前景

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历史上的又一次伟大转折。我们党摒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它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事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始进行新的伟大革命。1992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使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又一次思想大解放。这样,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体制机制,在实现了从“两个凡是”到实事求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封闭半封闭到全面改革开放的三大转变之后,又开始实现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这些转变有力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朝着持续、平稳和快速的方向发展。2010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尽管人均GDP依然排在世界100位之后,但这毕竟是一个惊艳世人的奇迹。这30多年是党90年历史中唯一没有发生大的曲折和挫折的时期,是共和国60多年来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开辟了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光明前景。

所以如此,从指导思想言,是因为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这个飞跃,从实践层面讲,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就是党的十七大概括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理论层面看,先后创立了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十七大将这些理论成果统统囊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并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因此,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纵观党的90年历程,从总体上言,可以概括为:

——— 成就辉煌。一是建立了拥有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的新中国,雄踞世界东方。二是使国家由“一穷二白”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向富强目标迈进。三是实现香港、澳门的回归,雪洗300多年以来丧权辱国的历史耻辱;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中华民族和平统一大业呈现新的愿景。

——— 历史曲折。党在前两个“30年”的艰辛探索有大的曲折和挫折,付出了“惨烈的代价”。但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惨烈的代价”为两次伟大转折、走向胜利的坦途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 道路成功。党的90年历史,可解读为领导了两次伟大的革命,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开辟出两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道路,一条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再一条是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鲜明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结这两条道路的历史经验和概括这两条道路的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90年历程的启示

中国共产党历经90个春秋,有哪些启示呢?在笔者看来,至少有这样几点:

(一)始终坚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本来是科学,但对它却往往采取非科学的态度。凡是党发生失误和挫折时,从指导思想而言都与此有关。在革命时期是如此,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时期也是如此。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期间指出,党内的马克思主义有两种:一种是假马克思主义,另一种是真马克思主义。在七大上又说,我们历史上的马克思主义有很多种,有香的马克思主义,有臭的马克思主义,有活的马克思主义,有死的马克思主义。我们所要的是香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臭的马克思主义;是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马克思主义。这就是说,要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反对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观;不要固守马克思主义的字句,搞本本主义,而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和精髓,始终坚持实事求是。这就需要不断地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对马克思主义采取科学态度,努力把思想认识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邓小平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邓小平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就是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因此,他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二)始终坚持真正地了解中国现实实际,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既然历史的基本结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那么在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还要真正地了解中国实际,既包括历史实际,更包括现实实际。这就是说,不仅要弄清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还要弄清中国是什么;对中国的国情,首先对中国的现实要有真正了解。过去经历的严重曲折,就在于制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不符合国情实际。这是付出了“惨烈的代价”获得的刻骨铭心的警示。

党对于中国国情全面、深刻的认识始于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通过总结过去的历史经验和抗日战争的新鲜经验,“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和“中国革命的规律”,懂得“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但是,对中国国情的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革命战争年代要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建设时期还要对中国国情进行再认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不仅十分强调重新认识中国国情,正确地把握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而且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作了理论提升,明确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在相当长时期还处于初级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来制定党的路线和政策。基于对国情正确认识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基础,也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基石。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能快速持续平稳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认识。

(三)始终坚持世界眼光,与时俱进,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不断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紧密相连。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坚持世界眼光,把握时代特点,与时俱进。党的历史经验昭示,坚持科学的世界眼光,正确把握时代特点,辨析人类文明成果,最核心的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90年来,党无论取得成就还是发生挫折,大多与此密切相关。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除了把握好两个制度间的对立、对抗外,还要把握好两者的依存和贯通性。这里,最重要的是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继承和借鉴。毛泽东在相当长时期都强调这一点,只是在晚年他的认识发生了逆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矫正了错误认识。邓小平说:资本主义有几百年历史,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发展的科学和技术,积累的有益的知识和经验,都是必须继承和学习的。二是共存和补充。这也是邓小平讲的最为明确的。他不仅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可以长期共存,而且使“一国两制”构想变为现实。他还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实行开放政策,吸收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有益的东西,是作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一个补充,目的就是要加速发展生产力。中国不走这条道路,就没有别的路可走。30多年的实践,证明他的论断是正确的。三是辨析和吸纳。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当代共产党人,反思历史教训,提出要对资本主义的东西加以辨析、剥离、吸纳、结合和利用。邓小平指出:不能简单地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都说成是资本主义的。凡属于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都可以用,一些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管理方法,不存在姓“资”姓“社”问题。他在这方面的一个伟大贡献,就是将市场经济从资本主义制度中剥离出来,让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既然以资本主义为母体而诞生,它就必须充分汲取母体的营养才能茁壮成长。只有充分利用资本主义,才能最终战胜资本主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之道。

(四)始终坚持党的自身建设,使党永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这是党成立之后逐渐明确了的性质和宗旨。但是,要始终保持和弘扬党的先进性,同样是异常艰巨的任务。延安时期,毛泽东把建设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又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具有马克思主义先进性的党作为党的建设的“伟大的工程”。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多次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重要法宝。

集党的建设90年之经验,使党永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先进性,至少有这样几点是最重要的:

一是着重思想理论建设,是党与时俱进不变质的首要关键。早在古田会议上毛泽东就提出,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以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延安整风运动是着重思想上建设党的实践活动,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伟大成果。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既是思想理论建设的又一伟大成果,也将党的先进性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二是常抓基本作风建设,是党永葆先进性的有效路径。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和完成党的任务的重要保证。人民群众往往根据党的作风来评价党。抓作风建设是党的重要创举。常抓作风建设不懈怠,是党永葆先进性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三是加强民主制度建设,是党具有青春活力的重要保证。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党内民主有利于增强党的创造活力、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民主制度建设有了很大进步,但还要不断健全和完善,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个问题解决好了,中国共产党会更富活力,更具凝聚力和执政力。

四是坚持反腐倡廉建设,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牢固根基。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高度关注腐败问题,不断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大力开展廉政建设,逐步建立健全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等制度,努力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事实证明,只要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得到人民群众拥护,党就一定能立于不败之地,国家也能长治久安。这是中华民族的福祉。

目前,党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依然任重道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需要中华民族子孙不断奋斗的“愚公移山”工程。我们坚信,党将为完成这个历史重任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官方微信

上一条:欧阳淞:探寻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之源 下一条:李忠杰:准确把握党的历史的基本内涵


关闭

粤ICP备05008893号 Copyright ©2008 中国· 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邮编:510225 Tel:+8620-8900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