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高高的路灯,无力地洒下昏黄的灯光,些许阴暗,阴暗得有些微弱。
灯下,拉长的影子,拉长的惆怅。而低头沉默的我渐渐被这阴冷的忧伤爬满全身,最后被吞噬,吐出的是一堆流淌着迷茫的阴影。
但,我始终没抬头发现:灯光也很美。
二、
原本,残酷的高考就如巨大的阴影一直笼罩着我不安分的心。纵使高三里有过难忘的美好,我也沉溺在悲哀压抑的阴影里,看不到生活仍有光亮。或许,太久躲在阴暗的影子里,让我迷惘地面对新的大学生活,更有一种强烈的渴望—看见光且欣赏光。这渴望如深秋的枫叶,红到发紫。
在大一第一学期,有很多的不适,有很大的不同,让我惊慌失措,无法融入新的生活。在新同学见面会上,我总会拘谨紧张,从未敢主动让新同学记住我。在大学的校道里,我总会自觉地走在路的边缘,连身后的影子都变得萎缩。在宿舍里,我总会把自己扔床的一角,与自己的影子一起发霉……就这样,我开始怀疑光明的存在,开始认为生活的色彩就是影子的灰暗,开始嘲笑自己的渴望是何等的奢侈。甚至,经常在深夜爬起,自己独自来到天台,在月色之下与自己的影子说很多很多的心里话。
但是,我却没注意到天上的月也一直在我头上,一直陪着我。
三、
其实,在青春的青葱岁月里,年轻的心灵总会或孤独或兴奋地跳动,跳跃着我们的思想。我们会有很多的想法,徘徊在稚嫩与成熟之间。仅是一步之遥,往往会在下一秒发生改变。同时,我们都会在困惑的时候,希望有个哲人指点迷津,让自己的路可以更顺。生活就这样奇妙地作了个安排:这世间必有一种人,以最单纯最干净的态度,骄傲地寂寞着。所谓的哲人,就是自己,或者说是自己的影子。
在与自己的影子一起生活的时候,沉默是我的姿态。张小娴说过:沉默是无法掩饰的失落。但是,《平凡的世界》里也有一句:人处在一种默默奋斗的状态,精神就会从琐碎的生活中得到升华。生活永远是矛盾的,选择一些,放弃一些,得到一些,失去一些。我们已经接受了这样的规则。在这灰暗的影子里,我更多地去认为:我是一棵会思考的芦苇,或者,我已经找到那个哲人。
四、
生活总会有转角,转角总会有下一站,下一站总会有幸福。
我开始懂得抬起头,发现路灯也很唯美,月光也很温柔。
抬起低了很久的头,发现灰尘在阳光里飘摇,纠缠,然后落地,融入影子里,消失不见。忽然开了窍,有所顿悟:头上阳光灿烂。只要有光,便能成影。原来,我习惯低头看见影子,看见眼前的黑暗,却没逆着光看见光明。
影子,只是光的投影。映入眼帘的应该是那逆光之美,而不是影子的黑暗。生活其实就是如此。
现在仍处于迷茫的朋友,请把视线从影子中轻轻拉回,忘却影子的黑暗,然后,看见流水般的逆光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