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学校在教学楼409会议室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20位教师代表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党委书记高志青主持。高志青书记、骆少明校长等校领导借教师节的契机与学校青年教师代表谈心,大家围绕学校发展及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等问题展开讨论。南粤优秀教师宋光泉教授、曾秀兰教授作为老教师代表同青年教师分享了经验和体会,共同探讨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的问题。
骆少明校长在会上发表以“立德树人,同心共筑仲恺梦”为主题的讲话。他全面分析了学校的现状、发展前景及面临的问题,并表达了对青年教师发展的期望。骆校长坦言,要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必须要有好的办学条件和高的办学水平,他从学校经费投入、校园面积、招生情况、新校区建设等角度介绍学校发展概况,通过列数据、举实例等方式指出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发展方向和途径。他希望青年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校情况的同时对学校发展保持信心。骆校长表示,学校的发展是青年教师发展的基础,组织的支持是青年教师发展的保障,自身的努力是青年教师发展的前提,他强调自身的努力最重要。骆校长以自身成长经历勉励青年教师要积极进取,发展自身在政治上、教学上、学术上的能力。“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骆校长要求青年教师在教学能力发展上做到用心、耐心、虚心,用心关爱学生,将教书育人当做终身的事业来看待;耐心教育学生,多与学生互动、沟通和交流;虚心向经验丰富的同事学习,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方式。在学术研究上,青年教师要扛得住压力、把持住定力,为自己设定明确具体的目标,并为之不断努力。
高志青书记主持会议并作总结
骆少明校长在会上与青年教师谈发展
拥有30多年丰富教学经验的宋光泉教授与青年教师们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体会。他认为,做好教育事业最重要的是做到爱的传递,心的交换。宋教授以其担任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评委时对青年教师进行听课后的总结,指出部分青年教师对课堂气氛掌控力不足,课程用心设计不够,讲课的激情和互动不够,教学方法单调等六个方面的问题。宋教授说,青年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缺乏知识点的互相渗透和拓展;注重学生的收敛思维培养,缺乏发散思维和辐射思维的启发。他认为,基础课要搞阵地战,适当注重系统;专业课要搞游击战,注意适当跳跃。他建议青年教师要充分学会利用网络媒体,启发学生利用互联网开展学习。他通过分享“第一节课时和学生就平时分的评定约法三章”、“学生迟到必须从前门进并作检讨”、“叫睡觉学生回答ppt上就有答案的问题”、“从教30多年从不迟到”等自身的教学实例及与学生交流的经验,勉励青年教师学会思教、悟教、乐教,将教书育人当做兴趣和事业。
宋光泉教授分享教学经验
曾秀兰教授以自身成长经历建议青年教师要处理好兴趣与责任、目标与行动力、权利与性格、做事与做人、付出与回报、工作与放松娱乐等关系。曾教授说,兴趣体现在喜欢做,责任体现在应该做,青年教师要以负责任的心对待工作,并努力使工作成为自己的兴趣。她认为年轻老师必须要有目标,同时将个人的目标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并以实际行动向目标靠近,以耐力、恒心、执着的精神和吃苦的精神,不断地完善、完成自己的目标。她提醒青年教师们,对事情不满需要发泄,可以抱怨,但是不要滥用抱怨的权利,不要让抱怨成为性格,负能量过多,于人于己的发展都不利。曾教授表示,现在有些青年教师学历高、能力强,肯做事也能做成事,但在做人方面有所欠缺,导致个人发展遇到瓶颈。她建议青年教师要将做人和做事放在同等的位置:尽力做事,使自己不后悔;尽心做人,让自己问心无愧。在处理付出和回报的关系上,曾教授认为青年教师要深刻理解“无私为大私”的内涵。曾教授提醒青年教师要注意劳逸结合,她以李开复的感慨为例,指出以健康为代价的坚持不值得,只有保住健康的这个“1”,名誉、身份、地位等后面的那些“0”才会有意义。
曾秀兰教授谈体会
青年教师代表唐宇、陶雪琴、刘春霞、季莉娅等分别就自身对教书育人事业的理解谈了自身的体会。他们还分别提出“如何更好应对学生缺勤”等教学问题并进行探讨,并就学校发展和青年教师个人发展方面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
高书记表示,长期以来学校广大教师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用爱心、知识、智慧塑造学生的灵魂,点亮学生的心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国家发展、民族的振兴做出了贡献。高书记解读了第四次党代会党委工作报告对青年教师发展指出的方向和学校采取的相关措施,指出学校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的高度关注。他向青年教师提出三点期望:一是青年教师要进一步明确目标,认准方向,不懈努力,实现梦想;二是青年教师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坚守责任心、常怀感恩心;三是青年教师要进一步认识仲恺、了解仲恺、热爱仲恺、奉献仲恺。座谈会最后,高书记希望各青年教师代表能把学校党政重视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的声音传播给其他青年教师,也希望广大青年教师能以书面等形式向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
(文/宣传部:曾鑫文 学生新闻中心:林智武 图/曾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