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校友会本着热忱、高效、务实的原则,以情感为纽带,以服务为基础,以沟通为桥梁,以活动为载体,以发展为宗旨,全面开展了校友联络、校友服务、校友宣传等方面工作。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打造校友工作平台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2008年9月,学校成立了校友会工作办公室,配备专人加强校友工作。为筹备成立校友总会,2009年6月,学校又成立了校友总会筹备工作小组,积极开展校友总会注册申报工作。2010年5月,江西省民政厅、江西省教育厅等主管部门批准成立校友总会的文件下达,2010年9月17日,南昌大学校友总会成立大会隆重召开,标志着校友工作开始步入健康、规范和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二是加强了校友工作队伍建设。2009年10月,学校成立了校友工作志愿者协会,并积极开展了“寻访校友足迹”等活动,在参编《南昌大学校友》杂志,参与组建校友网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校友工作力量进一步增强。
三是加强了校友工作信息化建设。学校开通了校友网,开设了母校要闻、校友风采、校友捐赠、校友期刊、校友服务、校友社区等版块,在网站中宣传母校发展状况、报道各地校友会的活动情况,记录杰出校友业绩。同时为各地校友分会设计了独立页面。加强了校友信息数据库建设,目前共收集校友基本信息8万多条,各类图片1160多张。
四是加大了校友工作宣传力度。2009年初,校友会对《南昌大学校友》杂志进行全新改版,开设了校友专题活动、母校要闻、校友之家、前湖人和前湖畔等栏目。两年来,共向海内外校友寄送该杂志4000多本,使校友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来自母校的关怀与支持。
二、推进校友联谊活动,广泛凝聚校友力量
一是推动各地校友会建设。学校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各地校友会的组织建设和日常工作运行,一方面致力于在没有校友会的地区组建校友会机构,另一方面本着尊重校友感情、促进融合的原则,对已经成立的原各地校友会组织进行整合重组。目前学校已在海外建立北美校友会,在国内以城市冠名为主建立了27个校友会。各地校友会积极联络本地校友,广泛开展校友联谊活动,搭建校友与学校合作发展的桥梁,在当地形成以昌大精神为核心的校友文化,增进了校友对母校的情感认同,并在促进学校发展和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积极开展暑期校友寻访活动。为加强与校友的广泛联系,宣传校友事迹,校友会利用暑期赴北京、广东等地以及省内部分高校开展了以“寻访校友足迹、感悟人生经历、接受创新创业教育”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共寻访校友120多位,收集校友资料2000多条,撰写人物专访、记者手记152篇,在校园举办了4次成果展,使更多在校师生了解校友的成长经历、成功经验和创业历程,进一步激励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科研热情,取得了良好的校友工作效果。
三是邀请校友代表回校参加学校相关活动。两年来,校友会利用校友回访母校的机会,邀请了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董事长孔栋、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获得者汪海燕、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陈标华、北美校友会代表肖颖明等50多位校友来校作报告或出席开学(毕业)典礼,并进行跟踪采访,既加深了校友情谊,又活跃了校园学术氛围。
四是积极参加各地校友会联谊交流活动。今年3月,北京校友会举行千人校友聚会,学校派出爱乐乐团亲情演出。各地校友聚会或校友会活动,学校均有校领导带队出席,将母校的牵挂和问候实实在在地转达给校友们。两年来,校友会还先后派出人员赴武汉、上海、北京、福建、广东、海南等地走访,就学校改革建设与发展等工作广泛征求各地校友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加强感情联络。4月3日,学校还成功举办了90周年校庆各地校友会负责人恳谈会,与广大校友会负责人就校友工作、校庆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进一步拓宽了工作思路,凝聚了校友力量。
五是积极为校友办好事、办实事。校友总会积极做好校友周年聚会的接待和联络工作,主动开展对接服务。两年来,先后参与组织了各专业校友毕业5周年、10周年、20周年、30周年、40周年等聚会活动。认真做好校友来信办理和来访接待工作,两年来,共接待海内外校友200多人,尽力为校友提供各种帮助。
六是开发校友资源,服务学校,服务社会。积极发挥地方校友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把学校在科学技术、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和校友的资源优势成功结合起来,促成学校与校友、社会企业以及与地方之间在科研开发、人才培养、学生就业等方面的合作。顺德校友会已在广东建立了学生实习基地。中熙元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大盈化工有限公司等校友企业纷纷来校举办就业招聘会,帮助学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