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新闻网
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仲园思政 >> 理论学习 >> 学习参考资料 >> 正文
学习参考资料

四川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123+X”教学改革取得实效

发布时间:2011-10-24 09:02:00      作者:四川大学   发稿排行榜 

四川大学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近年来,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任务,学校不断深化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抓住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以及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重要精神和清华百年校庆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机遇,积极实施思政课的“123+X”教学改革,努力推动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的统一、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统一,取得了明显实效。 一、围绕一个中心——人才培养

这是“123”教学改革的根本价值取向。也就是说,学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出思想政治素质符合国家要求和社会需要、具有川大特色的合格人才。

二、推动两类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强调“四种意识”、“四个结合”、“四项改革”,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目标意识、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实现课程内容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新成果相结合、理论学习与问题研究相结合、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多媒体辅助相结合;突出小班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改革、学业成绩评价改革。实践教学改革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制定课程实践教学方案及操作细则;二是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把思政课融入川大文化与川大精神的塑造之中;三是结合重大社会课题,组织假期主题社会实践。

三、抓好三个互动——师生互动、教学科研互动、团队互动

师生互动要求教师更多采用讨论式教学,指导学生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展开课堂讨论、辩论和对话等,在互动中掌握“思政课”的基本理论。为实现教学科研互动,学校专门设立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专项基金,把课题研究融入教学实践中。团队互动方面,坚持教学科研团队集体备课,教学资源与科研资源共建共享,教学问题集体讨论;团队建设注重年龄结构、学科结构的优化配置,创造机会让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互动交流,强化团队之间的交流协作;创造条件让青年教师第一时间进入教学科研团队,在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由团队共同指导,形成教研室之间的联动机制。

四、X项具体改革

根据上述总体思路,学校在整体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每年确定2-3项重点项目,力争年年都有改革亮点,年年都有新的突破。目前,学校已实施了五项具体改革。

1、改革教学模式,推进主题教育、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统一

——主题教育,即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方针政策、重要政治性节日和纪念日、年度社会主题等三方面内容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主题教育,体现教学的时政性。已成功组织了四川大学“我心感党恩”大型主题演讲比赛、“感恩•奋进”学生主题征文活动等多项大型主题教育活动;学生参与面广,课堂内外教育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案例教学方面,强调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学生,已成功挖掘和提炼学校师生身边的思政案例100多个。

——实践教学方面,打破思政教育相对封闭的自循环模式、探索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全员参与、全程实施、深度推进学生社会实践活动。2011年上半年,成功组织了四川大学纪念建党90周年“感恩•奋进”大学生地震灾区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心灵受到震撼,真正从内心深处认识党、赞美党,听党话、跟党走,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多媒体教学方面,积极参与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计划;积极设计、制作、研发高质量思政课件20多个;倡导老师利用微博形式延伸教学,加强师生互动。

2、创新教材内容,以鲜活生动、贴近现实、符合大学生认知要求的内容丰富现有教材内涵

目前,重点在三个方面:一是当代大学生典型人物和事迹进教材;二是川大校史进教材,包括川大历史通识教材编辑、川大励志人物和事迹编辑、川大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典型事迹编辑;三是社会热点、焦点进教材。

3、开设名师讲堂,培养学生兴趣、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能力

从2011年开始,学校以“四川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大讲堂”为载体,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到学校开展主题讲座、学术研讨、专家论坛,已成功举办五期,让学生能亲耳聆听名师们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最深入的理论感悟、最睿智的思想火花。

4、实施非标准化命题考试改革,切实提高考试测评的针对性、综合性、实效性和科学性

考试测评改革以能力考核为重点,以思维考核为内核,以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为手段,通过命题考试平台、师生教学交流互动平台、教学过程评估平台和期末能力综合测评平台,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

5、建立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全面、科学地反映思政课教学质量

正在建立健全监测机构和相关制度,形成包括评教、考试测评、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和多个指标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

通过“123+X”改革,四川大学思政课教学质量显著提高。2010-2011学年,思政课学生出勤率达到90.1 %,比往年提高4.3个百分点,课堂吸引率明显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率达到100%,积极性显著增强;思政课评教中,教师得分80分以上达到100 %,90分以上达到84.12%,教育教学改革效果显著。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官方微信

上一条:陕西师范大学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学生食堂工作 下一条:大学应让人感受思想的魅力


关闭

粤ICP备05008893号 Copyright ©2008 中国· 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邮编:510225 Tel:+8620-8900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