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峰秀岚托红日,喷薄东升照江山”,几年前,一幅《喷薄日出》的画作让我记忆深刻;我发现,南京邮电大学就是这样一幅巨作,70年来,“笔墨淋漓心若兰”,南邮大用“坚守朴实、坚守使命、坚守人性化”的意念挥洒出了喷薄而出的气势……坚守朴实:营造潜心向学之风
四月的南京邮电大学,鸟语花香。六年前只身一人来到南邮大工作的理学院副教授刘胜利和其他教师一样,每天过着与学生为伍、与科研为伴的生活。
“南邮人朴实,低调。”刘胜利说,“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如一幅水墨画般简约素雅!”南邮大以朴实的浅蓝色为基调的校园建筑,给人一种稳重、踏实的归属感,恰与其“求是”、“笃行”的气质浑然天成。该校自动化学院研二学生陈燕燕对南邮大情有独钟。她说,这里曾是自己一心向往的地方,通过大学四年的不懈努力,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南邮梦”。
张静娴是该校大三学生,去年6月,她的团队作品《广播系统中采用模拟失真技术的多尔蒂功率放大器》在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微波界的最高会议上获得了恩智浦(NXP)科技创新设计大赛亚太赛区冠军、全球第三名的佳绩。
回想起当初的科研生活,眼前这个不善言辞的女孩儿突然激动起来,“南邮大是一个适合潜心学习、做研究的地方,这里不攀比、不虚荣,每个人都有很强的团队意识,无论做哪方面研究,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到志同道合者。”
有人说,南邮大“抠门儿”,在校长办公室,寒冷的冬天也不开空调,但对学校来说,“抠门儿”是为了大方。南邮大曾频出天价招揽人才,壮大科研队伍,而且该校3G实验室是全国高校首个3G国际标准实验室。校长杨震教授深有感触地说:“有了人,学科建设才能实实在在做出来,通过引进领军人才,南邮大科研水平显著提升,仅这两年申请到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就以每年20%的速度增加。”
坚守阵地:传承通信使命
图书馆是一所大学的灵魂。
走进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扑面而来的肃静让记者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这里,座无虚席。
“巡视”一周后记者惊讶地发现,学生身边几乎都有一本《通信技术》,难道他们来自同一个专业?身边的一位同学小声回答,在南邮大,无论什么专业,都要学习通信技术,还要考试算学分。
记者心头一动,虽然曾采访过众多高校,但像南邮大这样将一门行业气息浓厚的课程作为全校的必修课,还是头一次遇到。对此,杨震校长语气格外坚定:“21世纪是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里通信技术必不可少。而且,大学的发展要与国家战略一致,我国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其重点之一就是用信息技术渗透、改造和融合各个领域,因此,我校秉持‘大信息’的办学理念,让每位学生掌握基本通信技术,这也是南京邮电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该校强化培养部,记者深刻感受到了“大信息”理念的魅力。该校教务处处长、强化培养部主任陈鹤鸣说,强化培养部集中了各个专业最优秀的学生,他们不能一进校门就接触专业方向,而是在低年级时,按照大类学习通识课程、学科导论,到高年级才会根据社会需要和专业特色灵活设置专业方向。
记者感叹,虽然时代在不断变迁,但南邮大的使命始终没有改变,通过将通信技术课程“植入”每一个专业,南邮人承担通信的使命在一代代传承。
坚守人性化:撑起人才成长的天空
“南邮欢迎您!”写下这几个漂亮毛笔字的不是学生,也不是老师,而是一个主体由六个多边形模块搭建起来的机器人。在南京邮电大学大学生机器人创新基地,学生刘娟轻点几下鼠标,就让她一旁的机器人为记者“秀”了一把。刘娟神秘地告诉记者,“这并不算高级,我带你去四楼的基地!”来到四楼,记者看到,一间宽敞的大教室分成了两部分,一半是摆放整齐的桌椅,一半是供智能赛车行驶的轨道。正在边看书边编写程序的大二学生石剑桥说,没有课的时候,他就会来这里,把编好的程序连接在赛车的芯片上,立刻就能检验出效果。
在基地的另一边,正在跑道上“奔驰”的智能赛车引起了记者兴趣,没有遥控,赛车竟能准确“知道”什么时候拐弯、变速、刹车。荆丹翔是制作这部赛车的团队成员之一,他拿起赛车兴奋地说,这部赛车为他获得了8个自主个性化学分。
为了激励学生自主创新,南邮大为学生设置了10个自主个性化学分,而同类高校一般仅设置2-4个自主个性化学分。该校强化培养部副主任黄丽亚告诉记者,获取自主个性化学分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参加比赛、发表论文。“自主个性化学分的设置为学生注入了强劲的力量,近两年,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奖项、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都节节攀升。”黄丽亚说。
如今,社会呼唤一专多强的人才,为此,南邮大突破专业束缚,创造性地提出多模块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制,即学生可在主修专业之外选择1到2个复合专业课程模块以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蒋婧婧是该校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网络工程专业2008级学生,大三时她参加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摘得国际一等奖的桂冠。蒋婧婧说,“我很庆幸自己能够在南邮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