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于2010年启动“望道计划”,旨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四个基础学科中依托强有力的师资背景、良好的学术氛围、先进的开放实验室支撑以及广泛的学生国际化交流交换渠道,实施拔尖学生培养试点改革,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已有2009级、2010级共计上百名学生动态进入“望道计划”接受培养,2011级学生的遴选及培养工作也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经过一年半的实践与摸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 --成立专家指导机制
在学校层面,成立由10余名资深教授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研究并决定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整体方案,审议具体的教学手段和学术方针。
在四个基础学科院系层面,成立由3-5名资深教授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指导相关教学、学术工作。各院系提供强大的导师阵容,指导学生规划学业、课外阅读与研究、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等。低年级学生不固定导师,高年级学生可以在具体研究领域内得到导师个性化的指导。
--建立学生动态进出制度
按照学生自主申请、自由选择、动态进出的原则遴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将各学科最优质的导师资源、课程资源、实验室资源向全部学生开放,有志从事科研的学生可自主申请加入,院系择优遴选,学生如不适应亦可申请退出。
2010年四个基础学科参加“望道计划”的学生略超过100人,今年部分学生选择退出,部分学生重新申请经遴选后加入。学校还打破四个基础学科之间院系的壁垒,允许学生跨院系申请。
--设立基础课程加深内容平行班
考虑到修读基础课程的学生专业背景、应用需求、自身积累不同,学校对基础课程除按照专业分设不同的类别之外,正在尝试单独开设一些加深内容的平行班,向高中基础较好的学生提供恰当加深的学习内容。
平行班采取2种模式。一是单独开课,内容深度超出一般教材,以启发式方法授课,选修此类课程的学生需要大量阅读、思考及完成作业;另一种是在大班授课的基础上,单独增加一定的小班授课,学生可灵活参加或退出。
--开设专题研讨式课程及前沿讲座
各学科均开设一些专题研讨式课程,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参与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讨论课程一般每周一次(半天左右),教授提前给出研讨课题, 1-2名学生汇报课题综述及前沿研究情况,参加课程的学生自由发问讨论。
各学科还邀请海内外优秀专家学者到校开设前沿讲座,讲授最新的前沿学术研究进展,并向全校师生开放。目前已先后邀请了10位美国科学院院士(含2位诺贝尔奖得主)和1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来学校作报告。数学科学学院、物理学系还将现代数学、现代物理讲座制度化,每周安排不同领域的教授讲授最新的研究成果。
--与学术研究资助平台无缝对接
复旦大学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平台(FDUROP),每年资助近500名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开展创新性的学术研究活动,接受科学研究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望道计划”开展后,FDUROP平台对参加该计划的学生进行了无缝对接,所有项目对这些学生全部开放。目前已有不少参加“望道计划”学生成功在FDUROP平台上申请课题,部分学生已经结题。
--推进学生国际化交流
复旦大学与大部分全球顶尖大学均有校际合作协议。“望道计划”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国际化交流平台:出席国际学术会议、短期实验室交流、学期交流、联合培养等等。学校为学生补助往返旅费及部分生活费,学费一般按照协议互免(联合培养除外)。目前各相关院系正在积极开拓与国(境)外一流大学及研究机构在拔尖人才选派方面的合作。
--同步开展文科基础学科 “望道计划”
为培养文科基础学科的拔尖学生,复旦大学计划2011年秋季学期起在中文、历史、哲学三个文科基础学科同步开展“望道计划”,由学校985三期给予经费支持。学生选拔、课程设置等参照理科基础学科的平台实施,并根据文科特点,以及三个学科的共性等情况,设置具有特色的培养方式。
--“望道计划”向高中拓展:“步青”计划
2011年复旦大学开展“步青”高中生科研见习计划,向学有余力的优秀高中学生提供提前感受本科学习和科研氛围的机会,形成对一般科研学术规范和操作流程的感性认识,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协助高中开展研究性课题教学。上海市所有高一、高二学生有志于基础学科科学研究的,都可以自由报名申请。经过专家遴选,67名高中生入选,并于暑期在复旦大学度过了为期1个月的科学研究夏令营,得到了学校32名资深教授的面对面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