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高度重视研究生实践教育,把社会实践作为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抓手,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研究生实践教育工作,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强化一个理念,营造研究生实践育人氛围。学校深入学习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积极推动研究生社会实践教育。加强研究生实践育人总体规划,加强实践育人宣传,定期举行研究生社会实践座谈会、推进会、成果展等,加强实践育人理论研究,不断优化育人环境,践行育人理念,营造实践育人良好氛围。
——打造两个重点,夯实研究生实践育人平台。一是组建研究生实践团队。启动“千百硕博进基层”工程,建立了专门的“支农支教后备人才资源库”,组建了研究生新农村服务团、博士生服务队、西部服务团、研究生支教团、农学博士重庆两翼行等实践团队。先后有800余名优秀博士、硕士研究生结合自身专业,深入到9个区县,22个乡镇,通过挂职锻炼、农技推广、“三支一扶”、技术攻关、专项计划等途径,开展社会实践服务工作。二是打造研究生实践基地。整合区域有利资源,加强校地合作共建单位基地,打造包括科技服务、科技创新、创业实践、实习实训在内的创新实践基地。目前,已在重庆涪陵、南川、巫山、荣昌、璧山、潼南和四川珙县、广西百色等地建立了20余个实践基地。
——注重三个结合,突出研究生实践育人实效。一是将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把实践教学作为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把实践案例搬进课堂;把社会实践纳入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计算课时,计入学分。二是将社会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引导研究生在实践中进行深入的社会观察、社会调查,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升研究生的理论素养与科研能力。学校择优选取研究生通过社会实践形成的调查报告、学术论文等,集结成西南大学含弘论丛书系,现已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走进新农村》两本文集。三是将社会实践与服务民生相结合。充分发挥农学学科优势,引导研究生深入基层,为当地百姓提供知识培训和技术支持,切实为百姓办实事、解难事,为地方建设、农民增收等贡献力量。
——细化四大举措,强化研究生实践育人保障。一是制度保障。出台了《西南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生社会实践的目标与任务、内容与形式、组织与管理、经费与保障、总结与考核。采取社会实践活动学分制,在实践活动中表现优秀的研究生可获1-2个奖励学分,提高了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二是组织保障。成立了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协调小组,以及各学院(所、中心)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共同组织、领导研究生实践育人工作。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实践育人中的职责,建立研究生社会实践专兼职指导队伍。三是经费保障。设立研究生社会实践专项经费,以每人∕次50元标准划拨,用于学校立项的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建设、组织协调、表彰奖励等。四是管理保障。实施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参加立项实践项目的研究生签订《西南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协议书》,确保实践管理的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