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建团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充分发挥社会实践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途径的优势,进一步引导我校学生深入基层、深入实践、服务社会,为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任务和幸福广东建设作贡献,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并团结带领团员青年充分发挥生力军,积极投身广东扶贫开发工作,真正促进学生知行合一,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学校决定今年暑期继续组织开展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幸福广东,青春奉献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组 长:高岳仑
副组长:向梅梅
成 员:姚圣梅 朱立学 唐明勇 曾献尼
学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团委。
各院(系、部)要成立由分管学生工作的院(系、部)领导以及辅导员、指导教师组成的社会实践工作指导小组,在学校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协调下开展工作。各院(系、部)社会实践工作指导小组名单随活动方案报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团委)备案。
三、活动内容
各单位应坚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核心,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为主线,以“喜迎党的十八大”、“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新时期广东精神”、“三打两建”等主题内容,按照自身特点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组织实践团队,广泛开展理论及成就宣讲、科技支农、教育帮扶、医疗卫生、文化宣传、法律援助、环保宣传、关爱农民工子女等活动,引导回乡学生在投身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奉献青春中磨砺品质。
2012年我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由四部分组成:
(一)开展“青春九十年,报国永争先”主题实践服务活动
组建大学生“追寻青春足迹”实践服务团队。
组织学生围绕纪念建团90周年,通过红色革命图片巡展等形式,宣传团的基本知识、团的光荣传统,让社会各界了解90年来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蓬勃向上的时代风貌。同时收集团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对共青团的回忆、建议或感悟,为共青团堆砌记忆之墙,推开明日之窗。通过组织参观历史纪念馆等形式寻找身边共青团足迹,不断加强我校学生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在追寻光辉足迹的过程中以视频、图片、入户访谈等形式记录各地团组织和青年工作的发展,创作红色“微电影”、红色“微文学”、红色“舞台戏”、红色“MV”,并通过网络发布和巡展、巡演进行广泛传播,以生动的实践成果展现共青团和青年共同成长的印记。
(二)开展“宣扬广东精神,给力社会民生”系列主题实践服务活动
1.组建大学生弘扬新时期广东精神和“三打两建”专项工作宣传实践服务团队。
组织学生深入基层村镇、走进社区街道,通过创作文艺宣传作品,编写宣传手册,制作宣传海报,策划实践服务项目,向基层干部群众广泛宣传“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新时期广东精神、“三打两建”。动员学生发挥知识技能优势,为基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布局调整、城镇建设规划、社会管理创新等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为各地社会经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2.组建大学生文化宣传实践服务团队。
组织学生暑期文艺演出队,精心编排一批基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贴近基层生活实际的文艺节目到农村巡回演出,丰富基层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联系社会有关方面捐赠图书,促进和巩固乡村图书站(室)建设,帮助建设一批新的“农家书屋”,在此基础上开展读书活动和文明新风宣传,传播科学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3.组建大学生关爱农民工子女实践服务团队。结合进城和农村留守的农民工子女的现实需求,依托社区和学校,组织学生志愿者,以结对帮扶的形式,面向农民工子女等弱势群体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自护教育、文体活动、爱心捐赠、励志指引和考察调研等活动。
(三)开展“创新实践发展,助力转型升级”系列主题实践服务活动
1.组建大学生科技支农实践服务团队。
重点发挥我校农科类专业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组织他们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服务点的生产生活实际需要,以举办农业知识培训班、开展网络信息服务、进行现场指导等方式,传播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搭建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解决农民遇到的实际困难。
2.组建大学生教育帮扶实践服务团队。
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基层,对中小学生特别是留守少年儿童进行学业辅导,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针对部分中小学师资不足、教育水平偏低的状况,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培训;在乡村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应用。
3.组建大学生绿色环保实践服务团队。
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宣传教育、生态环境考察、环境污染治理等主题的生态环保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正确认识环保、自觉践行环保,不断扩大社会各界对生态环保的重视和支持。
4.组建大学生创业创新实践服务团队。
重点发挥我校青马学员、学生骨干和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深入社区、农村从事挂职助管工作,开展基层群众公共需求调研,依托相关学科面向基层工作人员开展创业创新知识培训,为建立健全基层社会管理机制和服务体系,减少和化解基层社会矛盾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四)开展“感受广东新变化,喜迎党的十八大”系列主题实践服务活动
组建大学生社会调研实践服务团队。
组织学生开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社会调研活动。调查可结合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五大领域,通过深入农村、工厂、社区等基层单位,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采取座谈会、走访、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开展调研,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通过照片、视频等形式记录广东的新变化、新发展,撰写社会调查报告,总结发展中的新问题、新经验,作出新判断,提出新建议。通过社会调研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大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本领,以自身实际行动为建设幸福广东做贡献,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全省将共组织130支省级重点团队,其中与我校相关的主要有大学生“追寻青春足迹”实践服务团队10支;大学生弘扬新时期广东精神和“三打两建”专项工作宣传实践服务团队20支;大学生文化宣传实践服务团队10支;大学生关爱农民工子女实践服务团队10支;大学生科技支农实践服务团队10支;大中专学生教育帮扶实践服务团队10支;大中专学生绿色环保实践服务团队10支;大学生创业创新实践服务团队10支;20支大中专学生社会调研实践服务团队。请各单位结合专业特色和实际情况组建各类各级重点社会实践团队,并申报省级实践团队。
四、活动方式
今年暑期社会实践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将深化小分队运作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院(系、部)实践团队。由院(系、部)组建并配备指导教师,其中主题突出、任务明确、计划周详、组织严密、实践单位落实、院(系、部)支持度高的实践团队将确定为校级实践队并予以经费资助,并在此基础上选择若干团队申报省级重点团队。
(二)地方实践小分队。组建由 6~8 人组成的地方实践小分队开展回乡社会实践。各实践小分队召集人由各院(系、部)负责选拔,小分队成员可在全校范围招募选拔,确定后的小分队须报团委备案,作为参加优秀小分队评选的依据。各院(系、部)要动员学生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积极参加召集人选拔和报名参加实践队。
(三)专业见习。鼓励学生积极利用暑期积极参加专业见习活动,促进专业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的提高。可采用院(系、部)联系组队或学生个人联系的方式开展。
(四)个人实践。以个人形式开展社会实践的同学,可联系单位进行实践活动,撰写一份实践报告;也可根据所学专业或兴趣开展社会调查,撰写一份调研报告。
五、实施步骤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和动员阶段
1.学校从整体上对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布置和安排,由团委对全校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指导。
2.各院(系、部)要认真做好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发动工作,并召开各班团支书会议派发社会实践登记表和介绍信,并对社会实践团队成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安全教育。
3.各院(系、部)应于7月1日前将本院(系、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含社会实践工作指导小组名单)报送校团委(包括电子文档)。申报校级实践团队的院(系、部)同时将团队活动方案及《2012年暑期校级社会实践队申报表》、《团队成员登记表》、《2012年暑期地方实践小分队登记表》(见附件)报送校团委(包括电子文档。有关表格可在团委网页下载,电子文档可发至团委邮箱:zhktw@163.com)
(二)具体实施阶段
7月至8月,各社会实践团队和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要按照学校的要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力求务实创新,出成果、出效应。
(三)总结表彰阶段
1.各院(系、部)在开学注册时要做好社会实践登记表和调查报告的回收工作,并进行实践报告(社会调查报告)的初评工作。
2.各院(系、部)在 9 月 16日前将本单位进行社会实践的相关材料(包括单位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实践活动情况统计表、候选优秀社会调查报告、优秀团队材料、优秀个人材料、实践团队总结、图片资料、媒体报道等)报团委办公室(有关表彰及上报材料的要求另发文)。
3.校团委将组织评选暑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奖单位、优秀实践队、优秀实践小分队和一批社会实践积极分子、优秀实践报告、社会调查报告,举办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并推荐优秀集体和个人申报全省表彰。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院(系、部)要加强对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要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品学兼优的原则进行筛选组队,选派能力强、作风好的教师带队。要安排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要积极带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带队下乡参加社会实践经历将作为评优、晋升职务的参考条件。对参加社会实践指导工作的人员,各院系参照指导专业实习的标准在工作量中予以体现。
(二)加强宣传。各院(系、部)要善于运用手机报、飞信、微博等新媒体开展工作和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广泛宣传,协调新闻单位、组织精干宣传力量,为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各个单位要积极动员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学生以团队为基本单位加入团中央在新浪微博设立的“青春三下乡”微博群和微博公共主页,交流社会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为。要以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记录和总结活动开展情况,及时主动地报道本院(系、部)社会实践团队的活动情况,每个实践团队至少要向团委邮箱(zhktw@163.com)报送两条信息。
(三)注重建设。各院(系、部)要重视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工作,积极探索社会实践活动的新机制,不断完善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推动社会实践常态化。及时总结工作经验,上报工作材料,充分展示实践成果,广泛宣传活动成效。
(四)提供保障。在学校对活动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的基础上,各院(系、部)要把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作为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工作来抓,采取有效措施,提供经费支持,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五)确保安全。切实加强暑期社会实践的安全教育和纪律教育,确保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
附件:1.
2012年暑期校级社会实践队申报表.doc
2.
团队成员登记表.doc
3.2012年暑期地方实践小分队登记表.doc
中共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委员会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