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新闻网
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旧版新闻网 >> 媒体仲恺 >> 正文
媒体仲恺

羊城晚报:只有专业精神才能形成“气候”

发布时间:2012-01-31 18:14:45      作者:记者杨辉 通讯员游路西   发稿排行榜 

来源:2012年1月31日羊城晚报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12-01/31/content_1310333.htm

羊城晚报讯 记者杨辉、通讯员游路西报道: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要不要加入学生社团,是个很费思量的问题:加入吧,可能不会有啥收获;不加入吧,周围同学都加入了一两个社团,自己若无动于衷,好像不太好……

广东的大学社团现状如何呢?日前,广东高校环保社团交流会在广州大学城举行。广东一家关注大学环保社团的NGO组织———绿点环境青年教育中心发布了他们对广东地区大学生环境保护社团情况的调查。调查报告认为,从总体上来看,广东地区大学生环保社团规模、年招新人数都在不断增加;环保社团在校园的成百个各种社团中,很多可以列入“校园十佳社团”之内。不过,社团组织的活动、影响力相对偏小。

“壹减壹”发动数万大学生

广东高校社团很少能够做出很大影响,偶有例外。华南理工大学FRESH环保协会、仲恺农业工程学院GreenSky环保协会等高校环保社团发起的“‘壹减壹’行动”最近在广州很火。该活动旨在拒绝高校饭堂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时间从去年11月至今年6月,初期目标是高校饭堂一次性餐具使用量减少30%。目前,该活动已得到广州地区14所高校响应,数万大学生投入其中。

据“壹减壹”行动协调人、华工FRESH环保协会会长余炎棠介绍,“壹减壹”行动其实包含有“一个人减少用一次性用品”的意思。高校目前一次性餐具消耗较为严重,很多学生都是打包拿到宿舍吃饭,甚至有些高校饭堂连餐厅都是使用一次性餐具。

为此,华工、华师、华农、广大、广药、仲恺工程学院等6所高校环保社团先行发起,旨在减少广州各高校一次性餐具消耗品情况,目前已有14所高校16个社团参与该行动。在宣传调查期间,其中一个学校调查出来的一次性餐具使用情况惊人,这所学校单一个校区学生一天使用的一次性餐具便包括胶杯1400个、胶袋7000个、纸袋100个、吸管1100根、竹签400根、竹筷4000双、白餐盒2700个。

“我们希望通过调查和宣传,让学生建立自带餐具的习惯,减少一次性餐具使用,目标是在短期活动结束后减少30%的一次性餐具使用。”余炎棠希望有更多高校能参与这项活动。

一位参加“壹减壹”行动的华工同学介绍说,目前每周都有活动,大部分活动都是在学校举行。“我们社团有七大部门,秘书处、外联处、行动组等。活动还在校园里进行,很少到校外去。我们还比较缺乏经验。”

高校社团普遍能力较弱

类似“壹减壹”行动这样的环保行动,高校社团还发起过一些,譬如在社会影响力更大的“拜客”组织。不过,有研究广东高校社团的专家则认为,大学社团的行动力不容乐观。

“绿点环境青年教育中心一直致力研究广东高校环保社团。我们的调研显示,高校环保社团还是以校内宣传活动为主,校园里摆个摊,搞些宣传册,整个社团的活动数量偏低,采取改善环境的直接行动就更加少了。”绿点环境青年教育中心总干事张立凡在其《广东高校环保社团调研报告》中说。

张立凡认为,高校环保社团管理水平普遍偏低。“学生社团是自治组织,每年人员都‘大换血’。大部分成员是一年级、二年级学生。这些学生都是刚升上高校的高中生。”他说,“一个高校社团刚卸任的会长告诉我,卸任半年后他才明白如何当会长。”

张立凡表示,广东高校大部分环保社团面临三个难题:没有钱、创新力不够、人员认识问题能力低。而这些是广东各高校社团普遍存在的问题。

“各个社团领导者内心都不够强大。只有社团自己有勇气、有决心,去做一些事情,做一些改变,才可以改善外部的生存环境。”张立凡说,只有社团多开展活动,甚至可以跟传媒、商业传播公司合作,让成员们都动起来,这样才能在学校、社会形成“气候”。

借助专业精神办好社团

张立凡表示,现在大学社团多如牛毛,华师本部有60个社团、大学城有40个社团。在一些高校中,年度的社团评比会被同学们戏称为“百团大战”。即使像华工FRESH社团这些做得较好的社团,其成员也表示“不知道该怎么做。”

社团工作如何才能做得优秀、乃至卓越呢?

“一定要专业!”此前兼任广外新闻社、校报、新闻网站负责人的文婷说,她现在供职一家大型传媒公司。在她看来,“社团一定要多做活动。多参加校内、校外的活动,特别是多参与校外的活动。”

文婷表示,只有拥有具有专业精神、并非“打酱油”的社团成员,才能推动整个社团的发展。“成员们不能带着‘打酱油’的心态加入社团,而要根据自己爱好,以一种职业的心态去参与社团活动。同时,社团领导人也要擦亮眼睛,挑选出成员中拥有专业精神、职业态度的人,建成核心团队。社团其实是进入职场之前的一次演习。”

“一定要有专业精神!”文婷正是凭借着这样一种信念,组织了广外学生新闻社团的工作,全面报道校园内发生的事,“小到疑似精神不正常的人从下水道钻进学校、大到‘十大高校校长’访谈。各大学的事情,我们广外新闻社都报道。经常凌晨起来发稿。”正是练就的专业精神,文婷进入职场后很快适应了激烈的竞争,成为职场达人。

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环境、科技和卫生官员施伯宁在参加高校环保社团交流会时提出建议:学生社团需要拥有创意和决心。“没有创造力,哪儿也去不了。决心也十分需要,未来充满困难,每个人都要经历一次又一次失败。”

杨辉、游路西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官方微信

上一条:广州日报:“找工作像找男朋友,签协议像签结婚证” 下一条:南方日报:今年春节 他们回家啦


关闭

粤ICP备05008893号 Copyright ©2008 中国· 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邮编:510225 Tel:+8620-8900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