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新闻网
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旧版新闻网 >> 媒体仲恺 >> 正文
媒体仲恺

【南方日报】学生发明运输车 解决蕉农大难题

发布时间:2015-05-04 09:59:36      作者:毕嘉琪   发稿排行榜 

来源:南方日报2015-03-25

http://gz.southcn.com/content/2015-03/25/content_120763427.htm

南方日报记者 毕嘉琪

市面上,布满淤痕的香蕉通常无人问津,农民们往往只有无奈。怎么能改变这一窘境?近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几位学生,结合自己所学,发明了一款新型多功能香蕉运输车——以履带代替轮子,加上两端的固定装置,香蕉运输中的损耗率有望从40%减低到10%以内。目前这一发明的第一代产品已获得专利。

人工运输中香蕉损耗率达四成

该校机械电子大三学生毛志鹏是多功能香蕉运输车的发明者之一。他告诉记者,发明的灵感来自去年暑假学校组织的“三下乡”活动。当时到了增城石潭镇,“当地多数村民以种香蕉为生,可我们在深入调研中发现,村民们大多仍采用人工、摩托车、牲畜等简易的运输方式”。

几名学生算了一笔账:假如用以上这几种运输方式,由于香蕉之间没有隔开以及其他防护措施,运输工具的稳定性比较差,损耗率约在40%;不仅如此,用摩托车、小汽车等方式对于田间的污染也较大,每次的运输量不多,成本也较高。

“如今在国际上最理想的运输方式,是采取索道运输,损耗率只有3%左右。可是成本太高,只适合大规模的片区生产,国内这方面的技术如今也不成熟。”小时候常跟着外婆在田边玩耍的毛志鹏对农民的所想所需,十分关切。

“研制一款清洁型的小车,为农民提高商品率!”毛志鹏与农业机械化研一的师兄任伟平一拍即合,回校后两人又找到了同校大四的“技术控”陈永州,三人组成团队,开始了埋头苦干的日子。

用履带代替车轮,增加运输稳定性

三人团队遇到的第一道坎是为期一个月的田野调查。他们挨家挨户地为农民派发了80份调查问卷,没想到当询问到香蕉的损伤率时,许多农民都理解不了,对于如何降低损伤提高商品率,农民们更是束手无策。而对于学生们要发明运输小车的想法,不少村民却有所质疑:车子怎么能在田地上平稳地走?

解释抵不过实证,三人设计出了一款类似四驱车的第一代运输小车——四个粗大的减震轮子,车身上架起一个带有挂钩的支架,动力源是充电电池。尽管这款升级版的运输车得到了不少好评,可精益求精的三人随即发现了众多不足之处:

例如小车仍使用普通车轮,难以避免田间运输的波动,很多地形不能通过;电机发电,要佩带电池,续航能力差,动力不足;悬挂装置不好,尾端没有固定,香蕉间容易碰撞受损……

于是,三人决定从头开始,重新设计一款诸如坦克的履带式底盘;用汽油发电机取代充电电机,并增加香蕉底端的固定装置。

二代小车造价两万元,每次可运近400斤香蕉

虽然都是机械专业出身,可要造一台适合农业运输的多功能小车,确实不是一件容易事。那段时间,三个人课余的时间,几乎都一头栽在网上找材料,还得一家家跟厂家谈生意;他们还到了农科所,寻求专家的论证和帮助……

几经改良,第二代香蕉运输小车终见雏形。毛志鹏介绍,这款提升了稳定性能的运输车每次可运近400斤香蕉,最快速度可达5公里。不仅如此,拆下支架,这台多功能运输车还能运送其他农作物。

可问题来了,要购置这样一台运输车便增加了成本,农民们会愿意投入吗?“我们第一代小车的成本价约是一万元,二代小车造价约两万元。”听了学生们的介绍和演示,多位村民都表示今后有意购置。

“如今农业技术水平提高了,农民生产和生活都便利了许多,但还有许多人忽略的小细节需要挖掘和重视,我们作为农科院校的学生,有责任用自己的所学所长,为农民多做点实事。”毛志鹏说,这也正是他的梦想。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官方微信

上一条:【中国社会科学报】深化孙中山与廖仲恺关系研究 下一条:信息时报:廖仲恺嫡孙廖淳:不愿儿孙从政


关闭

粤ICP备05008893号 Copyright ©2008 中国· 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邮编:510225 Tel:+8620-8900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