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技术“三下乡”帮农户、企业打造“聚宝盆”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授黄运茂等专家的技术指导帮我每年多赚60多万元。”广州番禺区的专业养鹅户文林说,因为缺技术,他原来养的1000多只马岗鹅种鹅发病率、死亡率高,而产蛋性能、种蛋受精率却比较低。
文林说,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授黄运茂带队的水禽健康养殖科技创新团队(简称水禽团队)帮他解决技术难题后,他每1000只种鹅能增收约8万元,“我现在养了8000多只种鹅。”
作为水禽团队的省级学术带头人和学校主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田允波教授介绍说,学校水禽团队成功构建了广东鹅高效健康养殖技术体系,有效解决了制约广东鹅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据了解,该校水禽团队通过上门送技术等形式,直接服务了16家养鹅企业、6个农技推广部门、50多家个体养殖户和6家鹅饲料生产企业,培训养殖户等2000多人次,新增经济效益3.6亿元。
在田允波看来,这仅是学校人才技术“三下乡”后,用科技成果为农户、企业打造“聚宝盆”,带动广东省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缩影。
翻开广东和平县年鉴,贫困二字始终如影随形,自1986年至2013年,和平县一直都是广东省内的贫困县。在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授梁红牵头组织的猕猴桃团队指导之下,和平县下车镇农民种上了该团队研发的新品种“仲和红阳”,并采用山坡地猕猴桃高效栽培模式后,鲜果平均价格提高近一倍,亩产也提升了300多公斤。
同为广东贫困地区的连平县上坪镇等地区也受益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技术成果,该校教授柳建良率队经调研,并将改良后的鹰嘴桃品种及其栽培技术推广后,当地鹰嘴桃80%的果实单果重量从70克左右增加至120克左右,卖价从每斤1元左右提到了每斤5元左右,产业规模也从原来的零星种植达到现在的6万余亩,从而带动了当地一大批桃农“奔康致富”。
骆少明表示,学校还派出专家为广东省辣椒、豆角、黄瓜等冬菜北运提供技术支持。此外还通过制定农产品贮藏加工、安全生产标准,从源头控制贡柑、马水橘等农产品的生产确保安全。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科研成果还推动着一大批企业的快速发展。骆少明介绍说,学校将禽肉综合深加工、客家黄酒酿造、岭南天然香精香料、果酒酿造等技术成果通过企业转化后,目前已帮企业打造出临武鸭业产品、皇上皇腊肠、无尽鸭翅、客家酿酒等一大批知名畅销产品。例如白卫东教授带队研发的柑橘类香精油及香精生产这技术一成果,获得广东省科技技术进步二等奖,目前已在广州名花香料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推广应用,累计新增产值约2.2亿元。
骆少明介绍说,学校还通过向企业选派科技特派员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目前学校有1个国家级别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5个科技特派员团队,2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企业科技特派员39名。由于帮助企业强化了核心竞争力,金友集团将被派往集团的企业特派员、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副教授刘光华聘为总经理助理。
骆少明表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还积极通过校地协同等形式扩大学校技术、人才的带动辐射范围,近年来学校加大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力度,先后与广东河源、中山及惠州市政府部门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如在2014年,学校在河源市确立与河源市灯塔盆地国家级别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校地合作”方案,以灯塔盆地开发为重点,加强学校与河源市的深度合作,提升校市合作的层次,也进一步推进了河源市的现代农业发展和转型升级。2014年底,广州海珠区政府部门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达成合作意向,计划在万亩果园上涌果树公园地块,以共建模式建设仲恺—海珠都市农业科技园,推进万亩果园保护开发工作。
站在河涌纵横、绿树婆娑的万亩果园中,骆少明将开得正旺的花朵比作正开展的广东现代农业强省创建工作,将正辛勤劳作的蜜蜂比作学校师生和校友,“蜜蜂不辞劳苦地劳作只为广东现代农业强省开花结果,只为酿出甜美的蜜汁服务人民。”
(唐明勇 李洁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