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24日(星期一)的《中国教育报》上,一篇题为《广东现代农业强省建设的“仲恺行动”》的新闻专题报道了我校建设广东现代农业强省的做法。
来源: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5-08/24/node_5.htm
内容如下:
培养数万名“当代贾思勰” 培育15种“金种子”
获两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广东现代农业强省建设的“仲恺行动”
伟人首创,爱国自强;扶助农工,创新护航。这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光荣与梦想,也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使命和担当。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海珠校区坐落于广州市珠江南岸,20世纪初在国家内忧外患时随革命浪涛而建;毗邻孙中山大元帅府,在扶助农工的办学路上传播伟人的荣光。
清晨,朝阳照在这座校园行政楼前的一尊铜像上,他目光如炬地注视着前方,引导全校师生用知识和科技之光照亮广东现代农业强省建设的新征程。这位伟人是廖仲恺,从日本留学到加入同盟会,从挽救广东财政命脉到为民主革命献出生命,他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鞠躬尽瘁。为纪念廖仲恺一生爱护农工、扶助农工的意志,培养人才扶助农工,他牺牲后,近代民主革命家何香凝先生等人创立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前身仲恺农工学校。
仲恺农工学校创立于烽火硝烟中的1927年,办学之初,何香凝深知教育救国的重要性,确定了“扶助农工”的办学定位和“注重实验”的教学方针,培养“有真实学识之实业人才”。在新中国成立前的炮火连天中,仲恺农工学校弦歌不辍;在新中国成立后的黄金岁月里,仲恺农工学校迅速发展。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高度重视这所纪念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叶剑英、邓小平、杨尚昆、王震分别为校内的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纪念碑和塑像题名,国家领导人多次来校视察。1984年,根据王震提议,经国家农牧渔业部门、教育部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王震题写校名。2009年,在国家教育部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要办大学!”王震对学校的未来寄予厚望,希望该校能办成高水平学校,培养高质量的学生,要比一般农业大学毕业学生质量还要高。澳门特别行政区原行政长官何厚铧也建议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更名为大学,以便凝聚更多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学生,共同为振兴中华作贡献。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表示会全力支持该校发展,支持祖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在中央领导和广东省的高度重视下,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在1987年廖仲恺诞辰110周年暨建校60周年之际成立了高规格的学校董事会,迄今四届董事长都由任内的广东省省长担任。马万祺等学校校董、港澳同胞以及社会知名人士,为学校办出特色不遗余力,出资兴建大楼,添置设备,设立奖学金。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院长骆少明表示,学校办学88年来,不断弘扬廖仲恺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继承何香凝先生的办学宗旨,凝聚海内外各界办学力量加快学校发展,坚持立足广东,面向基层,服务“三农”的战略思路,着力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依托产、学、研合作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及成果推广工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