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新闻网
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仲恺香凝文化节专题 >> 正文
仲恺香凝文化节专题

“大学精神与大学建设同等重要” 首届仲恺香凝文化节主题报告会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14-04-25 08:47:35      作者:学生新闻中心:陈晓婷   发稿排行榜 

4月23日,首届仲恺香凝文化节开幕式系列活动之仲恺讲坛报告会在海珠校区学术报告厅顺利举行。学校领导,党委中心组成员,老同志代表,全体中层干部,学生代表共400多人参加报告会。报告会由党委书记高志青主持,中山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延保教授作专题辅导报告。

当日清晨凉风习习,李书记匆匆赶来,以其对文化建设的深刻内涵的独特见解,为在场的400多名师生做了一场题为“关于大学文化建设的内涵与现实意义的思考”的精彩报告。

传授中大文化建设经验

李延保书记首先对中山大学在2000年开展的“中大精神和校园文化建设大讨论”进行了简单回顾,讲授了自己的心得,总结了其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

2000年,人们都在考虑,要把什么样的大学带进21世纪?中山大学党委决定在世纪之交,在全校开展“中大精神和校园文化建设”大讨论。

李书记特别点明:这次“讨论”开始就明确不追求形成统一的结论,注重过程,注重更多师生的参与,大家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表达对历史传统的认同和对新时期学校人文精神的追求和期盼。他回忆说:“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组织专题讨论,校报也登文章,鼓励全体中大人参与其中。正是这场世纪之交的大讨论,使全体师生对中山大学历史形成认同感,激发了自豪感和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在这些认同感中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价值追求,成为学校的内聚力,其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另外,李书记作为中山大学原党委书记,在中山大学校区管理方面的经验非常丰富。他认为:“制度建设体现了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制度管理要和文化建设相挂钩。对教职工的评估不能太死板。”李书记表示,中大对优秀教职员工的评估,不一定是看他发表多少篇文章,只要是大家公认的同学科的最优秀的学者,我们就承认他的名誉。对这一批校内最高津贴的老师,我们六年内没有做一般性的考核,让这批学者有一个学术上的自由。

“当然对一般的中、青年教师也是既要称斤也要称两,但我们的方案是比较人性化的。”李书记随后补充道。

建设一所大学有诸多的因素,能否拥有一批优秀的学者、教授和拥有良好的学校人文环境应该是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大学的水平是和大学教师的水平直接相关的,大学的活力就在于教师的整体素质不断地提升,对大学教师的要求要随着大学的发展不断提高,但这种要求多为内在的,要求教师对自己有鞭策。

李书记一再肯定仲恺香凝文化节举办的意义,希望文化节一届一届办下去,每届都有丰富内容,形成仲恺特色的文化脉络。

对大学文化与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

李书记表示:当前,国内高校都十分关心大学文化的建设这个命题,研究要把怎样的大学文化及思想传统带进我们的大学里。大学人一代一代地更替,大学的人员、环境、甚至建筑都会发生变化,唯有大学文化维系着大学千百年的历史。而社会认同学校最核心的也正是大学的历史脉络。我们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大学的人文发展脉络和潜在的素质,目的是要更深刻的理解学校历史上积淀的文化传统,以逐渐促成自身的特色品格。仲恺此次开展的文化节,也与当前形势密切配合。

提到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李书记强调说,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用先进文化观念进行教育,要通过教育落实到学生素质的提高上来。因此,文化素质教育的重点不是课程,而是氛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是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不是简单的说教和灌输,而是感悟文化精神、沐浴文化传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即,课堂上的文化素质教育固然会增加学生学识,升华为其个人素质;而大学文化,需要所有的大学人,包括各级领导、教师、管理人员以及学生来共同营造学校的独有的文化氛围,则更是熏陶培养学生的重要部分。因此,我们要把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建设,提升到建设大学文化校园的更高境界,并且以此作为全体大学人的共同责任和任务。

加之,当前互联网发展迅速,各种网络教育课程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方式,不用在大学里上课,也能学习到知识。对比之下,大学学习的突出优势就在于在知识的交流之外,还提供了思想交流的平台。大学里一对一地与老师、学者的交流,以及学生群体之间的交流,是无法通过互联网去感受的。我们应当对大学的文化环境在教育人方面的作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李书记感慨地说:“一间学校里最生动的,是在学校发生的名人轶事,著名校友在学校留下的痕迹,学校的古建筑等等。我在位的时候,最喜欢带着大家参观校园,校园的每株花草都有其历史涵义。别人说中山大学就是“两张皮”,一张是孙中山大学的脸皮,一张是中大的草皮。这也恰恰说明了,中山大学不仅是由孙中山先生创建的,校内还留有他大大小小的痕迹,他对学子的教诲,包括先生提出的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等,这也是先生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李书记谈到,自己在走访多间院校的过程中,发现每一间大学的气质有很大的差异性。比如工科院校的基本特点是比较实在,但是吉林大学的实在,清华大学的实在,东南大学的实在,上海交大的实在,都是不一样的。“清华大学的‘实在’,是以天下为己任,对自己的标准很高;上海交大的‘实在’,就受海外的气氛影响比较大;东南大学的‘实在’是一种扎实,把每一件工作都做好。”这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烙印。仲恺也能走出自己的文化特色来。

最后,李书记将自己的心得高度概括为:大学文化建设最核心的内涵即,“大学精神、人文环境和管理制度”。而“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制度规范、鲜明的传统特色”三点,则是评价大学文化建设的标准。

“做有文化自觉的教师和管理者”

李延保书记提出,无论是对教师,还是管理者来说,拥有“文化自觉”非常重要。

“大学应当鼓励不同学术的见解,要允许失败,尊重一些孤独的思考者,宽容学术上的狂妄者。对真理的追求是大学发展的永恒的动力之源。学术自由是培养学术精神最有效的气氛,也是学者从事创作和传授真理的重要要素。当然,现实意义中,只能存在有约束的自由,毕竟大学不应只为‘教授们无所事事的好奇服务’,在处理自由和责任的关系上,我们应该辩证看待。要坚持‘学术主导、科学决策、民主管理、依法治校’。

的确不能简单用行政文化代替学术文化,行政文化大多起的是一种服务功能。学术判断的本质是开放,包容,行政文化强调的则是行动力。但学术的开放是多面的,但这很难做出统一的决策,这个时候就需要行政文化的加持。在科学判断的前提下,还要加上良好的执行力。否则就容易出现‘不作为’的现象。因此,对学校管理服务的评价标准应当是:服务态度,以效率为准,要能办成事;服务质量,以师生满意为准,要能办好事;服务水平,以社会同行认定为准,要能出经验、出成果。

‘不说假话,不搞形式主义,决不整人’是我们的三条原则。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有人总结说,小智管事,大智管人,睿智管法。国外著名大学都有完善的制度体系,每个大学人进校后就意味着承诺遵守学校的制度,遇到问题也都是依照相关制度办事,没有例外,也不必找人或闹事。学校里应当呈现庄重宁静的学术氛围。”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官方微信

上一条: 首届仲恺香凝文化节之图书馆读书月活动顺利开展 下一条:在诗歌中品析仲恺香凝文化 首届仲恺香凝文化节之双清诗文朗诵举行选拔赛


关闭

粤ICP备05008893号 Copyright ©2008 中国· 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邮编:510225 Tel:+8620-8900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