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深化增城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十五五”发展规划前期研究工作,进一步拓展调研覆盖面、增强样本代表性,近日,经贸学院陈朋老师带领调研团队前往增城区朱村街道,开展增城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十五五”发展规划的第二轮实地调研工作。
10月30日,团队首先抵达朱村街道辖内的“伏羲农场”,在该项目现场开展实地调研。朱村街农办主任夏奇峰向调研组系统介绍了伏羲农场在生态循环农业、智慧种植系统及亲子研学融合等方面的实践成果。作为朱村街道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的示范点,该农场积极探索“科技+农业+教育”三位一体的发展路径,为城郊型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随后,团队前往丹邱村,与当地荔枝种植户梁先生、丝苗米种植户赵先生进行专题农户访谈。双方围绕“十四五”期间种植结构调整、销售渠道拓展、品牌建设成效等议题展开,并就“十五五”时期农业政策支持、市场风险应对、产业链延伸等内容进行了交流。丹邱村作为增城丝苗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核心产区,兼具传统农耕底蕴与现代农业发展潜力,其经验与诉求对规划编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访谈结束后,调研组在村委工作人员陪同下实地走访丹邱村与新河村,参观了村容村貌、农田基础设施与人居环境整治等情况,并与村民代表就生产生活现状、乡村治理参与及未来发展期望进行面对面交流。调研尾声,团队转赴广州市增城区能记农场举行专题座谈,与增城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何灼庚、朱村街农办主任夏奇峰等政府工作人员进行深入交流,进一步梳理了朱村街道在“十五五”期间的功能定位、产业融合路径、集体经济发展等关键议题。

朱村街道的“城郊农业如何实现科技赋能”与丹邱村的“传统种植业如何走向品牌强农”,共同构成增城区中部板块在“十五五”时期需重点谋划的现实命题。本轮调研为下一阶段规划思路的凝练奠定了扎实的实地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