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下午,学校作为广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牵头单位在中山市杨仙逸小学开展“赓续传统文脉·赋能未来课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暨教学展示活动。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秦抗抗,专任教师郭小娜,中山市教工委副书记、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徐全胜,中山市杨仙逸中学党委书记何丽娴,中山市杨仙逸小学校长冯汉文出席活动。中山市石岐、东区、南区、民众等镇街学科骨干教师和惠州市博罗县部分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杨仙逸小学民乐团的同学们在校门口用古筝奏响悠扬乐章,粤语诵读《弟子规》与古琴演奏在文化长廊相映成趣。漆扇制作区内,师生共同体验非遗技艺,感受传统工艺的精妙;广场上,杨仙逸小学特色班级“墨竹班”的学生以粤语朗诵《竹枝词》,彰显方言文化与古诗的独特魅力。活动中,学校合唱团手持漆扇演唱《声声慢》,将非遗元素与现代艺术完美结合;民乐团、特色班级的精彩表现,则体现了学校长期深耕传统文化教育的成效。
在教学展示环节,杨仙逸小学李荣老师以《清明祭英烈,星火永相传》为题,结合AI技术重现英烈事迹,激发学生爱国情怀;中学部师生演绎校史话剧《志在冲天》,生动再现杨仙逸将军航空救国的壮志。杨仙逸中学康小娟老师的高中课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通过将军生平与AI技术融合,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

在活动交流环节,秦抗抗在专题讲座《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中深入剖析了纪念学校挖掘红色基因的实践路径,强调思政教育应紧扣“传道、授业、解惑”核心任务,为学校守正创新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策略。他还指出,在本次活动开展过程中,师生深入了解了廖仲恺、杨仙逸等名人故事,授课教师深入阐析了名人身上爱国精神的内涵及当代意义,为传统文化与红色教育的深度融合做出了很好的探索,也为新时代思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本次活动由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中山市杨仙逸中学、中山市石岐街道教育和体育事务中心主办,中山市杨仙逸小学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