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由党委宣传部主办、学生处承办的仲恺讲坛第三十五讲在我校海珠校区学术报告厅成功举行。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馆长、研究馆员蔡瑞燕担任本次讲坛的主讲人,党委宣传部部长唐明勇、副部长姜晓丽等到场参加本场报告会。
仲恺讲坛继创办以来,以“启迪思想,创新思维”为宗旨,传承校园文化,营造优良校风,拓展学生素质,是我校具有品牌性的人文素质大讲坛。在我校89周年校庆日暨仲恺香凝文化节开幕的特殊日子中,蔡馆长围绕“他们的青春,我们的青春——廖仲恺、何香凝的青春故事”的主题开讲,将此次演讲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青春的主题,二是廖仲恺和何香凝的青春故事,三是青春与时代的关系。
蔡馆长所理解的青春有学业、事业和爱情三个方面。在学业方面,她认为读书是基础,一个职业读书人不能将时间与阅读内容碎片化,否则无法构成体系并形成自己的观点,而读书所需的能力建设一定要围绕着某一个问题去思考和建设,由此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并努力去寻找实施的路径。在事业方面,她认为在谋生过程中要带着使命感与奉献精神,学会将有意思与有意义相结合。蔡馆长将爱情扩充为三个层面:一般人际关系、较亲近的人际关系和亲密爱人关系。她认为一般人际关系不需要去建设,重要的是去建立个性与形成自我和谐的意识;较亲近的人际关系则需要找到边界且不去跨越它,要在别人有能力、有条件的情况下寻求有限度的帮助;亲密爱人关系的要点在于包容和互相理解,在彼此欣赏的前提下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世界,但同时也需要保持自己的风格,不要轻易尝试大改变。蔡馆长对这个层次进行总结:任何青春的主题都一样,重要的是如何去应对。
在第二个层次中,蔡馆长将廖仲恺先生和何香凝先生的青春故事娓娓道来,生动地描述了他们如何应对学业、事业与爱情,如何从陌生人到夫妻再到革命战友。从19世纪廖仲恺先生在美国西岸生活遭受种族歧视后得出要忍耐,到16岁回国后前往香港皇仁书院求学寻找出路,再到因反封建缠足而结识何香凝先生,种种故事都体现出廖仲恺先生对革命的忠贞。而何香凝先生在20世纪初支持并追随丈夫到日本留学;为廖仲恺先生提笔写下“愿年年此夜,人月双清”的诗句;在廖仲恺先生遇难后诉说的“廖先生遇刺牺牲,对我家属的损失尤小,而对党的事业的损失尤大”等均体现了廖仲恺和何香凝对爱情的执着和对祖国的热爱。此外,蔡馆长通过廖仲恺先生根据自己所学的政治经济专业协助孙中山先生管财以及何香凝先生根据自己对艺术的热爱和学习在抗战期间辞去国民党工作依靠卖画谋生的事迹阐明一个观点:要先生存才能发展,而生存要有支点,属于自己的支点不能依靠别人来建造,因此要学好自身专业,多思考、多了解、多建构,使之成为我们的一技之长和安身立命之所。
关于青春与时代的关系问题,蔡馆长指出,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更应该学会依靠自己,立足于自身工作,无论站得高或低,都应该从一点一滴开始建构,把个人的命运与社会发展的大方向相结合,积累和发展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支点,让青春有起飞的基地。
唐明勇部长对本次讲坛进行总结,并提出三点感受:一是缅怀廖何青春,让我们懂得两个字——敬仰,他借此呼吁大家一起反思青春的含义;二是要放飞青春梦想,敢于有梦,科学建梦;三是要学会奉献青春年华,将勇气与行动结合起来,树立对我校的自豪自信,努力拼搏,使自己的青春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