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新闻网
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数字校报 >> 正文
数字校报

访第五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曾学龙教授

发布时间:2010-06-05 10:13:41      作者:王厚启 林于淳 陈哲   发稿排行榜 

曾学龙 江西省樟树市人,教授,中共党员,现任我校人文社科系主任。1987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4年获中山大学法学硕士学位。曾学龙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1999年、2000年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04年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08-2009年先后获得“仲园我最喜爱的老师”称号、教学质量优秀奖一等奖、刘宇新奖教金一等奖,2010年获得第五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课堂就是老师的舞台”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曾学龙教授就在他的一篇论文中写道:“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像一块火石,激发大学生的热情和火花,又应像一团火焰给人以温暖和健康向上的力量。”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曾教授在教学科研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求知,硕果累累,践行了他的承诺。

曾教授总是虚心学习,不断总结,不断探索新的方式和途径去应对新形势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他看来,课堂就是老师的舞台,老师要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心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抓住学生的心,知道学生喜欢听什么,喜欢用哪种方式接受知识。他认为,老师应该把课堂看成是一种交流,站在同一个平台上和学生共同探讨、共同学习。他认为,学生的成绩反映了老师的水平,老师的责任就是要让学生出成绩,在学生出成绩的同时,自己也从中得到提高。

讲授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如果只是按图索骥,照搬课本讲解,可能会使课堂变得呆板枯燥,学生听课的兴趣也会大打折扣,而曾教授的课堂上却能呈现一片生机。那曾教授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的气氛呢?“任何一个学科的教与学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果老师真正把握这种规律,把知识讲透,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的兴趣。”曾教授跟记者分享道,在讲解一堂看起来会比较枯燥的理论课时,他摆脱了单一的讲课模式,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共同解决问题,一下子就把学生的热情调动起来了,使课堂气氛极为活跃,学生们也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和年轻人在一起,自己变得更年轻”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曾教授就像是一位园丁,为了苗圃里一棵棵含苞待放的花蕾,他把自己的心血倾洒在学生的身上。他除了是一位教师,更像是一位慈父,用一颗无私的爱心去对待自己的孩子。他同几位老师一起提出,在我校成立心理咨询中心,并积极参与学生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先后与100多个学生谈心,帮助他们消除了心理障碍。在谈起成立心理咨询中心的初衷时,曾教授坦言,年轻人成长的历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的困惑与烦恼,而这些困惑与烦恼需要有人去排除、去引导,使学生感到有社会、有组织、有老师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我很喜欢做这些工作,和年轻人在一起,自己变得更年轻了,当老师的幸福就在于此。”曾教授意味深长地说。

曾教授认为,大学生应该把自信心、责任心、奉献心作为人生道路上的航标,即他平日里对学生们特别强调的“三心”。曾教授解释道:一个人在面对一件事时,首先要相信自己,对自己充满自信,如果不相信自己就丧失了追求的动力。而责任心是做人的基本,做事要有责任感,要讲信誉。奉献心即是肯为大家做事,为人民服务,这是社会主义社会一个很重要的价值取向。曾老师呕心沥血的执教历程和对学生慈父般的关爱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认可,在2009年仲园第二届“我最喜爱的老师”的评选活动中,曾老师高票当选,成了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或许别人以为他获过的奖项很多,对这个奖项并不看重,可是曾老师却较真了:“‘我最喜爱的老师’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奖,含金量很高,是学生对自己教学成果的充分肯定!”说到这,曾教授的脸上绽开了笑颜。

“为了明天,开心地过好今天”

任何道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曾教授也曾在科研的路上遇到过困难。前两年曾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开始他还对自己这么大年龄做学科带头人很怀疑、很担心,但后来还是想试一试,最后,经过自己的努力,不仅完成了任务,还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他相信事在人为,“什么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有些时候的确会遇到压力,但要学会把压力转变成动力。人有时候就要逼一逼自己,要有敢闯的精神。”曾教授笑言,他在去年一个暑假40余天的时间里,自己单独撰写了一本书中的8万字,撰写了1篇论文,指导学生修改了20余篇论文,带领师生进行了近20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如此高的效率,曾教授认为在于每天都抓紧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一定要抓好主次,认真理好要做的事情,分清哪些需要紧急处理,哪些是可以暂缓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人也不会感到很累。

曾教授在取得累累硕果的同时,工作、休闲两不误。曾教授告诉记者,他年轻时是一个比较活跃的人,打篮球、唱歌、跳舞样样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又培养了其他一些兴趣。现在最大的兴趣是看书,他的阅读面很广,除了一些专业书籍外,还喜欢读小说。

在采访过程中,曾教授开朗的性格和爽朗的笑声深深感染着记者,他说:“每个人都是为了明天而活,这就是追求。但要开心地过好每一天,为了明天,开心地过好今天。”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官方微信

上一条:我校召开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志愿服务工作会议 下一条:师生同庆三八节 花潮涌动迎亚运


关闭

粤ICP备05008893号 Copyright ©2008 中国· 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邮编:510225 Tel:+8620-8900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