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3月,何香凝先生躬亲主持开始筹备建校。其时财政当局疲于应付军费开支,无法全部提供建校经费。何香凝多方筹措,四处演说募款。由于廖仲恺在黄埔师生和工农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募捐活动成效显著。蒋介石暨黄埔军校师生捐助宿舍建筑费3万元,省港罢工委员会及广州各界群众共捐助5万余元,胡文虎、廖冰筠等汇回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华侨捐款大洋近1万元。加上国民政府拨给的大洋2万元,共筹得11.3万元,解决了学校的首期开办费。翌年3月26日,仲恺农工学校正式开学。1927年冬,学校筹委会公推何香凝担任校长。
何香凝校长十分关心学校的发展。为充实办学经费,1929年她赴欧洲游历途经东南亚时,特地在菲律宾、新加坡、吉隆坡等地举办画展,出售自己的画作及谭延闿等名人捐赠的书画作品,筹款10余万元汇回学校,资助学校扩建了蚕种冷藏库、实验室等校舍建筑,添置了一批图书、仪器、家具,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1942年,年老多病的何香凝无法兼顾校务,决定辞去校长一职,但仍继续担任学校董事。何香凝先生辞去校长后,终其一生仍密切关心、爱护仲恺学校。建国后,何先生虽年逾古稀,仍两度回校视察。1955年春,她坐在轮椅上对师生演讲,讲述创办农工学校的经过、师生爱国事迹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传统,勉励大家学好理论、努力实践,为了国家富强、为发展祖国农业作出贡献。1962年3月26日,值学校举行35周年校庆之际,何先生再次回校视察,在校门外深情地凝视了校名和列队迎接的师生,因年事已高没有入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