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新闻网
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数字校报 >> 正文
数字校报

高校辅导员从传统育人理念向现代育人理念的价值转型探索

发布时间:2012-05-29 10:15:49      作者:学生处 任美慧   发稿排行榜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职能定位可以从理念上得以很好的体现,传统意义上高校辅导员具有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与服务的功能,从某种程度讲辅导员是高校的“万金油”,对于辅导员的职责和工作体系没有很好的定位与把握。随着中央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视,辅导员的工作理念越来越清晰化了。高校辅导员引领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从教育价值来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辅导员不仅承担着政治上‘导’的功能,而且具有学业上‘辅’的作用和综合素质上‘促’的任务。”

一、高校辅导员的传统育人理念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起步较晚,而且辅导员队伍的素质、人员等参差不齐:不仅包含专职辅导员,同时很多高校的辅导员队伍中兼职人员数量较多。辅导员自身的业务水平、业务能力、思想政治素质、创新能力等都值得推究。因此,辅导员的传统育人理念中存在着说与做、想与做“两张皮”、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正处在专业化转型的过程当中,要顺利地推进专业化发展,必须具备强烈的角色意识和规范的角色定位。”这也正是传统育人理念中辅导员育人角色定位不准、角色意思不强的表现。辅导员的育人不仅体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生各项管理任务、学生的党建任务、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任务,而且要完成校园秩序的维稳任务等。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涉及教育、管理、服务等不同职能,工作范围涉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校园开放环境中复杂的人际交流与心理健康等。辅导员的传统育人理念中缺乏专业化分工与研究,辅导员就是一个杂家,一个各项事务方面的能手,缺乏专业领域知识水平的提升和对工作本身的研究和创新;辅导员的职能仅限于眼前利益如校园维稳、校园突发事件处理等实用性功能,忽视了作为辅导员应具备的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方面的引导和大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方面的指导;重视教育、管理、服务中的智力因素,而轻视对大学生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的非智力因素的价值判断和引导。

“育人,是作为主体并具有一定资质和身份要求的人或一定的机构(学校)对另外作为客体的人或群体,通过一定的形式、方法和措施,从思想、行为和知识技能等方面施加引导(影响),以达到预期效果和目的的活动。”而高效辅导员的传统育人理念中实行的“大包干”,专业化分工较为困难,工作职责多,学生需要多样化,导致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严重受阻,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不高。辅导员的育人工作,既要体现通过教书育人,发挥教师的作用;也要体现通过服务育人,发挥后勤服务的作用;更应该通过管理育人,发挥班级管理的作用。因此,辅导员的角色也就定位于教师、管理者和后勤、服务者。

二、高校辅导员的现代育人理念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从1953年清华大学的兼职辅导员到现在各高校辅导员与在校生的合理比例1:200的队伍建设与发展,育人理念也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价值转型。根据中央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的相关文献精神,高校辅导员的现代育人理念可以概括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疏导者、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大学生科学生活方式的引领者和大学生职业理想发展的培训师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辅导员担负着强烈的政治使命,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帮助大学生科学树立“三观”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的神圣的育人使命表现在作为教师身份,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尽力体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实现高校以育人为核心的共同目标。同时,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的育人工作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促进学生发展,“学生理想的发展应该是自主的、和谐的、有特色和可持续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品德、学业、个性、能力等。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首先,辅导员要尊重大学生个体的主体性和独特性,承认个体间的差异性,避免用同一个模式来限制个体的自由发展。其次,尊重学生个体生命价值的尊严和个人生活价值的实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要着力搭建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发展个性的道路更通畅,舞台更宽广。”高校辅导员的现代育人理念体现了角色与功能的多样性,符合学生实际与个性特点的多样性特点,符合社会的复杂性与多变性特征,同时符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辅导员承担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团集体建设、落实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以及开展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任务。要有效地开展这些工作,辅导员除了要具备一般教师所应具备的过硬的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精湛的业务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之外,还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理及方法等方面的知识。”高校辅导员的育人功能体现在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两个方面,两方面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从而全面、立体、动态地引导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三、高校辅导员从传统育人理念向现代育人理念价值转型的思考

“所谓价值,就是主体在实践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主体的尺度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客体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主体的本性、目的和需要等相一致、相适应、相接近的关系。”简言之,价值就是其有用性,高校辅导员从传统育人理念向现代育人理念的价值转型就在于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科学化、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与现实依据。从而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在转型过程中更好的立足于辅导员育人工作的现实,更好实现理论与现实的对接。“辅导员具有教师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承担着行政事务和教育教学的任务,对下联系学生,对上联系学校各相关部门,工作内容涉及就业指导、心理咨询、日常事务、团学组织和班级建设、突发事件处理等方面。要做好这些工作,辅导员就必须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不仅体现在显在的、专门的德育课程中,更包含于辅导员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和管理服务活动中。辅导员作为高校班团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教育者,通过组织策划集体活动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以实现对课堂德育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延伸。“在这个育人过程中,辅导员通过自己的影响、指导、帮助和支持,把思想教育成果连续起来,融会到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中去;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和人格魅力,对大学生从精神上、心理上、个性上和人生态度上加以影响和指导,把各种外在的政治思想信息、知识道德等诉求内化为大学生自身自觉的行为,这一复杂的育人工作也正是辅导员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体现。”高校辅导员不仅要从事学生事务,学生事务是相对于学术事务而言的,指对招生注册、住宿生活、经济资助、学习指导、纪律处理、心理咨询和就业指导等所有非学术性学生事务的总称;也需要成为一名科研工作者,要准确把握《规定》对高校辅导员的这一定位,深刻理解辅导员工作的重大意义,从思想认识上由“事务管理型”向“育人专家型”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辅导员工作必须与时俱进,这是由辅导员工作特点所决定的。一方面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思想活跃、时代气息浓郁、爱好取向等社会化时空特征明显;另一方面,辅导员面对着外界环境变化迅速,信息集聚,社会转型的状况,学生工作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才能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辅导员的工作,重在“辅”和“导”,他是学生人生的导师、思想的指引者和心理的疏导者。这些角色定位都离不开“服务”,“教育即服务”,而服务对象便是教育的主体——学生。因此辅导员在工作中应把“以生为本”,真诚地服务学生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作为日常工作的基本理念。“成才成长是大学生发展的主线,也是辅导员工作的根本任务与目标。”高校辅导员的现代育人理念定位在于学生成长成才,“辅导员工作应该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价值导向并体现其自身价值,辅导员应当明确自身岗位设置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成长成才的知心朋友。”

高校辅导员的传统育人理念向现代育人理念的价值转型立足点体现在:政治生活、学习生活、社会生活、职业生活、日常生活、精神生活等不同层面。政治生活方面:辅导员主动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头脑,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学生党建党团生活,组织学生学习党的先进理论知识。学习生活方面:引导大学生创新性的加强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学习,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专业理论水平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生活方面:分析当前社会环境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引导大学生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提高社会化程度,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职业生活方面:运用科学的就业择业创业观引导大学生,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日常生活方面:科学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提高预防和控制学生突发事件的能力。精神生活方面:大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经历,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调试方法,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带来的虚拟环境也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新的载体,要通过网络监控,加强对大学生思想动向的把握,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在良好的品德、广博的知识之上,辅导员要做好工作还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形势的变化,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思路,以提高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本文荣获学校学生工作研讨会论文一等奖)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官方微信

上一条:我校学子获“瑞派杯”第五届大学生化工设计创业大赛铜奖 下一条:用心灵温暖心灵——追记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邓咏瑜老师


关闭

粤ICP备05008893号 Copyright ©2008 中国· 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邮编:510225 Tel:+8620-89003114